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28歲志愿者魂埋蘆山 母親講述兒子的“俠骨柔情”
【送別】
“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想他仍然會選擇來到蘆山,。”——宋欣承
5月10日上午,,記者抵達樂山市夾江縣人民公墓,賈劍波的葬禮在這里舉行,,墓碑前堆滿了悼念的花圈和黃菊,。
其中一些花圈,,是他的同事和學生送的——賈劍波到蘆山做志愿者前,,曾在成都石室聯(lián)合中學任體育老師,。他生前教過的學生們已臨近中考,,但聽聞噩耗,學生和家長們還是自發(fā)組織到夾江來為他送行,。
“他很活潑,,腦子靈活?!辟Z劍波的同事張笑回憶,,年輕人之間愛開玩笑,大家拆開他的“波”字,,喊他“三皮”,,“三皮特別專注教學,他辭職前,,帶領的學生每年都獲得成都市太極拳比賽一等獎,?!?/p>
在大家的敘述中,記者逐漸了解慘劇發(fā)生的經(jīng)過:
5月7日凌晨,,因天氣預報大雨將臨,,賈劍波和宋欣承騎著電動車,,趕往位于蘆山縣龍門鄉(xiāng)青龍場村的大愛殘疾人手工藝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準備收拾露天存放的由合作社殘疾人制作的木制手工藝品。
在雅安市蘆山縣工業(yè)集中區(qū),,車禍突如其來,。電動車撞上路邊的石墩,賈劍波當場死亡,,宋欣承被送往雅安市人民醫(yī)院急救。
賈劍波是家中獨子,。在墓碑前,,他的母親席利霞和父親賈志高失聲痛哭。
而宋欣承仍躺在醫(yī)院病床上,,沒能到場參加葬禮,。
她在給賈劍波生前好友李孟旗發(fā)的短信中寫到,“我會盡快好起來,,還要幫著照顧他的爸爸媽媽,,希望能轉(zhuǎn)告叔叔阿姨,投身公益是賈劍波一直以來的心愿,,如果再有一次機會,,我想他仍然會選擇來到蘆山?!?/p>
【俠骨】
“這里,,更需要我!”——賈劍波
為什么選擇到蘆山,?4月下旬記者在蘆山采訪賈劍波時,,問過這個問題。
“我心中總有一種召喚——這里,,更需要我,。”賈劍波答,。
2013年,,剛參加工作不久的賈劍波利用暑假奔赴蘆山擔當志愿者,為災區(qū)孩子們開展武術,、心理輔導等志愿活動,。這次短暫的蘆山之行,,讓他看到了山區(qū)鄉(xiāng)村教學條件和資源的匱乏,也感受到了山區(qū)孩子對新鮮知識的渴望,?!拔蚁霝樗麄冏鳇c什么?!?/p>
但真到辭職的時候,,卻并不容易?!耙婚_始我是反對的,。”席利霞說,,當時覺得,,兒子當教師,工作收入都很穩(wěn)定,,為什么還要折騰,?
2016年底,賈劍波終于說服了父母來到蘆山,,還拉上了宋欣承,,一起去“為當?shù)氐臍埣踩撕土羰貎和鳇c事”。
宋欣承說,,自己沒有太多猶豫便答應了,,“我們因志趣相投走在一起,他去哪里我便去哪,?!?/p>
有豐富教學經(jīng)驗的賈劍波到蘆山后發(fā)現(xiàn),地震后的龍門鄉(xiāng)一帶集中流轉(zhuǎn)土地,,打造龍門古鎮(zhèn)旅游景區(qū),,大量村民外出打工,村里多剩下老人和小孩,。他便和宋欣承分工合作,,為當?shù)氐牧羰貎和蜌埣踩朔珠T別類地制定了武術課程和手工藝制作課程。
武術,,給這些寂寞的留守孩子們帶去不少溫暖和快樂,。在采訪中,賈劍波曾欣慰地告訴記者,,一段時間后,,明顯發(fā)現(xiàn)武術班的孩子們變得開朗了。
患有先天性脆骨癥的青龍場村村民張燕,,則是“殘疾人太極拳”課的受益學員之一,?!皫灼谡n程學下來,感覺對身體很有幫助,?!?/p>
這樣還不夠?!百Z老師跟我們說,,‘武術練習主要目的是強身健體,要真正幫助殘疾人自強自立,,還要給大家創(chuàng)造工作機會和穩(wěn)定的收入來源’,?!睆堁嗷貞?。
于是,賈劍波和宋欣承還利用大愛武術文化傳播中心創(chuàng)辦的蘆山縣大愛殘疾人手工藝農(nóng)民專業(yè)合作社,,組織大家用當?shù)厥a(chǎn)的一種木材,,制作木制手串、項鏈在景區(qū)售賣,,實現(xiàn)居家靈活就業(yè),。
編輯:梁霄
關鍵詞:志愿者 兒子 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