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父母不能與時俱進 73.8%受訪青年直言子女有責任
50. 6%受訪青年表示父母沒有了對生活的好奇心,,不喜接觸新事物
“父母住在小縣城,,朋友圈小,社區(qū)娛樂設施不夠完善,再加上身體不太好,,就更不喜歡去戶外運動了,只能將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放在我和姐姐身上,?!壁w明聰說。
父母將全部關注點都放在子女身上,,50.6%的受訪青年認為是由于父母沒有了對生活的好奇心,,不喜歡接觸新事物。其他原因還有:不愿改變多年生活習慣(46.2%),,認為網絡可有可無,,浪費時間和費用(40.6%),跟不上發(fā)展迅速的信息時代(33.9%),,沒有人帶著他們認識新事物(37.7%),,害怕用壞手機、多耗費話費(24.7%)以及子女長期在外,,老人牽腸掛肚(22.7%)等,。
北京師范大學哲學與社會學院副院長朱紅文分析,造成父母將過多關注點放在孩子身上的原因有兩個,,一是獨生子女政策的“后遺癥”,,二是我國家族文化注重血脈延續(xù)的歷史特點,導致家長對孩子的成長寄予厚望,,期望他們光宗耀祖,,把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和家庭的興旺視作一體,此時孩子的成長就背負了上一代的囑托,?!斑@樣一旦孩子有了挫敗感,可能會覺得自己對不起爸媽,,不敢自己作出選擇,,更不敢按照興趣去學習和工作,當遇到一些新的挑戰(zhàn)時,,反而會縮手縮腳,,瞻前顧后,導致孩子的成長‘走不遠’”,。
71. 3%受訪青年會為父母尋找新的興趣點,,豐富生活樂趣
孫軍經常去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旅行、野餐,、釣魚等,,然后把這些好玩的事情講給女兒聽,。孫軍認為,父母自己生活過得好,,也是支持子女的一種方式,。
“縣城的社區(qū)環(huán)境不太好,老年人休閑娛樂的地方都沒有,?!壁w明聰和姐姐計劃將來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生活,可擔心他們人生地不熟,,更加寡言,。“所以現在我一直試著去扭轉父母的思想,,回家時,,會拽著我爸上街溜達,他不愿意去我就一直念叨,,就是為了讓他多一些社交,,也教我爸玩電腦里簡單的單機游戲”。
民調顯示,,父母生活單調,、不與時俱進,73.8%的受訪青年認為作為子女是有責任的,,12.5%的受訪青年認為沒有,。同時,75.0%的受訪青年認為子女有責任去幫助父母了解新生事物,。
“我有個同學上大學后,,她的媽媽很孤獨,經常和她打電話抱怨生活無聊,,我同學了解她媽媽喜歡跳舞,,就鼓勵她去跳廣場舞,結果她媽媽愛上廣場舞后,,都沒時間跟她聊天了,,讓人哭笑不得?!秉S靜認為,,子女一定要抽出時間多和父母聊天,同時可以根據父母的愛好,,鼓勵,、引導他們去參加一些娛樂活動。
如何幫助父母找到更多的生活樂趣,?調查中,,71.3%的受訪青年會為父母尋找新的興趣點,豐富生活樂趣,;57.3%的受訪青年希望多與父母溝通交流,;57.1%的受訪青年希望讓父母樹立與社會接軌、活出自我的意識,;41.2%的受訪青年會向父母介紹新鮮事物,,耐心引導。
朱紅文認為,,父母要學會處理好家庭和個人之間的關系,。“在現代社會,,即使是老年人,,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學習,。若放棄太多成長和學習的機會,,只盯著孩子,不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對孩子的成長也未必有幫助,。父母有自己的興趣,有不斷進取的心,,也是承擔起了一個‘社會人’應盡的責任”,。他認為,有時候孩子的成長是獨立的,,不是父母給予的愛和幫助越多,,孩子就越成功?!昂芏嘣诟改笍姶笥鹨戆碌暮⒆?,都不太會處理個人和社會之間的關系”。
“父母對孩子的關懷要‘適度’,,不能把自己沒有實現的愿望放在孩子身上,,要給予孩子獨立的成長空間。另外父母本身要有自己的生活,,社會不斷發(fā)展,,父母一輩也要學著適應社會,從學習中得到幸福感,?!敝旒t文說。
本次調查的受訪青年中,,父母居住在北上廣深的占30.0%,,在其他一線城市的占17.3%,,二線城市的占27.2%,三四線城市的占22.9%,,其他的占2.5%,。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父母 受訪 青年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