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大學生奮斗群像:九零后“文物修復師”的別樣青春
南京藝術(shù)學院學生王婷在修復室修復古籍。 資料圖片
【新時代 新青年·當代大學生奮斗群像】
日復一日的細致擦拭,,年復一年的精心修復,只為讓“生病”的文物舊貌換新顏,。在“六朝古都”南京,有一群90后“文物修復師”,,憑借巧手靜靜地修復時光碎片,,用青春延長文物生命,用匠心守護古人智慧,。
吃透古籍修復技術(shù)
身著白大褂,,手持鑷子,,南京藝術(shù)學院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yè)古籍修復方向大三學生王婷立于修復臺前,,如同一絲不茍的醫(yī)生,,為古籍動起了“手術(shù)”:用鑷子細細刮去書蟲分泌物,洗紙,、涂糨糊,,用相近的紙?zhí)钛a鼠嚙破洞……在王婷看來,古籍修復間就是她的手術(shù)室,,古籍就是她的病人,。“一天修一葉(古籍中一葉紙沿中線對折,,成正反兩面),,甚至幾天修一葉。修復動作不可逆,,每一步都要縝密思考,,不恰當?shù)牟僮鲿偶斐啥蝹Α,!毙迯凸偶畷r,,平時大大咧咧的王婷成了不折不扣的“細節(jié)控”。
“時光流逝,,我對古籍的愛只增不減,。”王婷告訴記者,,與古籍修復結(jié)緣,,是兒時受父親的影響。孩提時代,,每逢周末她便跟著父親在文物街上淘尋古籍,,學習鑒別古籍的竅門,。父親總是拿起古籍,興嘆文字的博大精深,,感慨古籍的散佚與損毀,。“高考填報志愿時,,我毫不猶豫地報考了文物鑒賞與修復專業(yè),。”
“古籍能讓歷史活起來,。等待修復的古籍有很多,,我愿一生與古籍結(jié)緣。想到經(jīng)過我的手,,它們能保留得更久一點,,就很有成就感?!蓖蹑眠€說,,她有進一步讀研的打算,把古籍修復這門手藝學精,、吃透,,讓更多的珍奇善本重獲生機。
編輯:梁霄
關(guān)鍵詞:大學生 奮斗 群像 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