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唐代石塔回鄉(xiāng)記:共話兩岸文物情
1998年9月10日零點剛過,負責(zé)看護鄧峪石塔的榆社縣民間文保員宋晉明被七八名手持鐵棍的壯漢打昏,,并被鐵絲綁在木柱上,,動彈不得。這伙人用吊車將這座唐代的鄧峪石塔塔身吊走,,不知去向。
天亮后,時任山西省榆社縣文管所所長的王太明聞訊趕來,,隨即上報文物部門和公安部門。痛心之余,,也對這伙盜賊的猖狂氣憤不已,。
直到兩年后,這伙130余人的盜賣文物團伙被警方捉拿歸案,。犯罪分子供述稱,,鄧峪石塔塔身以60萬美元的價格賣到了臺灣。令王太明欣喜的是,,終于知道了石塔的下落,;憂的是,,石塔何時才能回家。
1994年,,惟覺和尚在臺灣南投縣創(chuàng)建中臺禪寺,。30年來,陸續(xù)有海內(nèi)外信眾捐贈歷代佛教文物,,中臺禪寺為將這些文物更好地保護,,于2009年和2016年建設(shè)兩座博物館。
“就在籌備博物館的過程中,,對每件欲展出的文物進行研究時,,發(fā)現(xiàn)其中一座唐代石塔塔身來自于山西,而且有著明確記載,。惟覺安公老和尚認為,,既然知道塔身的出處,就應(yīng)該讓它回到它原來的地方,?!迸_灣中臺禪寺見濤法師說。
2016年2月,,中臺禪寺見尊法師拜會中國國家文物局,,主動提出該件石塔疑為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某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前后被盜文物,希望在中臺世界博物館落成活動中將該佛塔捐贈給中國國家文物局,。
中國國家文物局立即要求山西省文物局對此文物調(diào)查核實,,并于2016年5月組織專家組赴山西對鄧峪石塔現(xiàn)存塔基進行實地核查取證,并初步認定:臺灣中臺禪寺擬捐贈石塔應(yīng)為山西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鄧峪村石塔造像的塔身,。
2016年7月,,山西省文物專家組赴中臺禪寺進行現(xiàn)場鑒定,對擬捐贈石塔與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中留存的檔案照片,、《榆社縣志》,、《山西古塔文化》等有關(guān)資料進行了對比,尺寸,、形象,、石質(zhì)、題記和色彩全都吻合,,進一步確認該石塔即為鄧峪石塔的塔身部分,。
2016年8月,,山西博物院院長石金鳴與中臺禪寺常務(wù)副住持見尊法師共同簽署《臺灣中臺禪寺向山西博物院捐贈文物協(xié)議》,并舉行了捐贈儀式,。2017年1月19日,,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長劉正輝率工作組再次赴中臺禪寺進行文物接收工作。1月24日,,鄧峪石塔塔身安全運抵山西博物院,。
4月16日,臺灣中臺禪寺捐贈唐代鄧峪石塔塔身回歸儀式在山西博物院舉行,。
中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guān)強表示,,石塔塔身的回歸,因于海峽兩岸的血脈親情,,緣于中華文化強大的感召力,,是留在兩岸民眾心間、載入兩岸文化交流史冊的又一標(biāo)志性事件,,在海內(nèi)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yīng),,有利于倡導(dǎo)兩岸同胞共同保護中華文化遺產(chǎn),推動更多流失文物回歸祖國,。
山西省副省長張復(fù)明表示,,鄧峪石塔塔身入藏后,山西博物院將辟出專門空間,,舉辦鄧峪石塔特展,讓深邃的佛教藝術(shù)與文化喚醒社會各界更多對文物保護的重視和對文化遺產(chǎn)的尊重,。同時,,將盡快創(chuàng)造條件完善榆社縣原存放地安全設(shè)施,使這尊塔身實現(xiàn)永久的“金身合璧”,。
鄧峪石塔位于山西省榆社縣鄧峪村,,雕刻于唐開元八年(公元720年),高3.2米,,圓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帶平座),、塔剎四部分套合而成,1965年公布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唐代石塔回鄉(xiāng)記 兩岸文物情 唐代石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