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自媒體做號產業(yè)鏈:文章多抄襲拼湊 團隊月入數(shù)萬
事實上,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
根據《刑法修正案(九)》,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石磊說,,他從最開始寫時事領域的文章到如今轉向寫娛樂、情感類文章,,也是因為社會時政類稿件容易“走火”,,不太敢寫。
去年冬天,,石磊不再單兵作戰(zhàn),,通過同學們的介紹,招來了5名“小編”,,開始運營他借親戚身份證注冊到的10多個賬號,。
員工們的薪酬與賬號的廣告收益直接掛鉤,5名員工中,,做得特別出色的員工每月收入能達到萬元左右,,其他幾名學生兼職,月收入兩三千元,。
石磊粗略計算,,按照如今每月700多篇文章算,團隊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有三四萬元。點擊進入下一頁
網上賣家出售的各平臺文章采集偽原創(chuàng)軟件,,通過搜索顯示閱讀量超過1萬的情感類文章,。
圍繞做號形成“騙流量”產業(yè)鏈
在做號江湖中,像石磊這個團隊一個月收入數(shù)萬并不算多,。
長期觀察這一領域的自媒體作者馬偉民介紹,,草根形式的散戶和團隊做號者廣泛存在,但還不足撐起整個市場,,真正的大玩家,,早已經機構化運作,“一個近百名員工的公司,,每天可產出數(shù)千篇文章,。”
另有圈內人士介紹,,這些公司化運作的機構,,常常會通過地下渠道批量購買平臺賬號,在運營過程中,,也會應用各種類型的軟件收集文章,,進行“洗稿”(注:將他人的文章拼湊、轉化說法形成新的文章),。
事實上,,如今圍繞做號已形成一條“騙流量”的產業(yè)鏈。
做號的門檻不高,,因此不斷有人為了追逐利益而“踏入江湖”,。他們有的像石磊一樣自己摸索,還有人愿意花費數(shù)千元報名參加網上的培訓班,。
去年11月,,北京女孩李敏就曾花費近2500元接受了一場系統(tǒng)的線上培訓,在群里,,講師們會教授如何做號賺錢,,從理論體系到實踐操作,如何大批量注冊賬號,,如何在某一平臺打造爆款文章,,如何悄悄打入自己接來的廣告,事無巨細,。
此外,,大量自媒體平臺賬號被公開叫賣,更有人出售“一鍵偽原創(chuàng)”的洗稿軟件,。
在一個自媒體號主聚集的QQ群中,,新京報記者發(fā)現(xiàn)了一款能夠搜集檢索各平臺各類別爆款文章的軟件,,售價30元,也有軟件能夠將文章中的詞語換成近義詞,,以躲避平臺的查重審核,。
同樣的“一鍵偽原創(chuàng)”洗稿軟件在電商平臺上也被公開售賣。
而在上述QQ群中,,各類收號者,、售號者層出不窮,根據不同的平臺和賬號等級,,每個賬號的售價在十幾元到數(shù)百元不等,。
編輯:梁霄
關鍵詞:自媒體 產業(yè)鏈 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