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天價片酬不敬業(yè),,“小鮮肉”之病怎么治
唯點擊率和顏值,,捧壞“小鮮肉”
沒有哪個國家的藝人像中國的“小鮮肉”“小花旦”賺錢這樣容易,。近日,,日本媒體公布該國女偶像2016年年收入排行榜,很多讀者看到這條新聞簡直不敢相信——指原莉乃以4300萬日元(約259萬人民幣)排名第一位,,第50位志田友美45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才27萬元。要知道,,我們的一些“小鮮肉”拍一部戲,,輕輕松松就拿幾千萬元,平均下來每天的片酬便可高達50萬元,。而他們需要付出的勞動量,,只是在近景和特寫的時候露露臉,反正其他地方出場靠替身和摳圖,要出聲音,,則有配音演員在幕后替“聲”,。
有的“小鮮肉”如此不稱職卻坐享天價片酬,根本原因在于即便沒有演技,、不思進取,,還是有一批新劇、一大堆粉絲來為明星埋單,。就像批評“小鮮肉”天價片酬后,,幾乎每一次都會有“小鮮肉”叫屈——我片酬高完全是市場行為啊,我開這個價,,是因為我值這個價,,你不同意我的開價可以不請我啊。一邊開高價“非此人不可”,,一邊又抱怨明星片酬高,這不是自相矛盾嗎,?看來,,“小鮮肉”的名不副實,病因既出在他們自身,,也出在市場這里,,是“小鮮肉”崇拜癥,把“小鮮肉”捧壞了,。
隨著粉絲經濟的崛起,,純看顏值的“小鮮肉”也日漸被IP化。許多粉絲看電影,、電視劇,,優(yōu)先選擇的不是內容,而是看主演里是否有他們的Idol?。ㄅ枷瘢?。“小鮮肉”“小花旦”參演的劇集,,即便爛得徹底,,也頗“好賣”(有播出平臺瘋搶),在視頻網站上的點擊率輕輕松松幾十億(數(shù)據不知真假),;非“小鮮肉”參演的劇集拍得再好,,有時候也難免遭冷遇,賣出過程比較艱難,,在視頻網站上的點擊率,,往往也慘淡。此“風”成了時尚后,幾個“小鮮肉”和“小花旦”就成了投資界的“新寵”,,資本都跟在他們身后跑,。逐漸地,他們被捧成了“有市無價”,,片酬不斷攀升,,誰能出更高價,我就參演誰的劇,。
“小鮮肉”太搶手的另一個后果是,,由于分身乏術,他們能夠勻給劇組的時間非常有限,。拍一部幾十集電視劇,,他們可能只跟劇組簽約一個月甚至20天,拍戲都要趕,,除了一些重要情節(jié)自己上,,其他全部用替身。當市場和觀眾只追捧“小鮮肉”,,“小鮮肉”自然嬌寵過甚,,他們又哪來時間和精力踏踏實實把戲演好?
打破惡性循環(huán),,離不開“責任”二字
要扭轉影視劇壇亂象,,不能夠把希望只寄托在“小鮮肉”身上。解鈴還須系鈴人,,影視劇明星片酬高企成死結,,還得找出癥結,對癥下藥,。
“小鮮肉”的流量和人氣,,還不都是拜觀眾所賜?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觀眾是需要引導的,。畢竟中國市場很大,觀眾受教育水平和欣賞水準不一,,不少觀眾在這個“風尚”那個“潮流”面前缺乏足夠分辨能力,,電視臺播什么就看什么,哪個演員頻頻亮相,、被炒作成話題,,他們就選擇哪個演員。用一個比喻來說,,觀眾的欣賞口味像瓶子里的水,,有什么樣的瓶子,,就會塑造出什么樣的審美觀和審美傾向。就目前業(yè)態(tài)來看,,影視劇投資方,、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等在“引領”和“正本清源”方面的工作做得遠遠不夠,相反,,很多投資方和制播平臺急功近利,、唯利是圖?!澳銊e跟我談什么導演技巧,、演員演技、影片質量,,什么好賣,,你就拍什么;哪個‘小鮮肉’更火,,你就選哪個,;誰能更快把劇拍完,就請誰拍,?!边@樣的心態(tài)下,投資方,、播出平臺實際上也是在用爛片帶壞觀眾口味:從觀眾養(yǎng)成對“小鮮肉”的收視慣性——“小鮮肉”遭哄搶供不應求——爛片成為常態(tài),,一個惡性循環(huán)就這樣形成了,。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任何影視劇生產,其消費端都是普通觀眾,,觀眾不愛看,,電視臺就不會播,視頻網站也不會買,。正是因為觀眾對于“小鮮肉”“小花旦”癡迷,,對于“顏值”過分追捧,他們坐地起價才如此有恃無恐,。既然“小鮮肉”的天價片酬和摳圖演出是“市場行為”,,觀眾作為這個市場的買方終端,能做的就是從自己做起,,對缺乏起碼職業(yè)精神的“小鮮肉”說不,。如果我們對摳圖表演說不,如果我們愿意把有限的時間和點擊量給予那些優(yōu)質的影視劇,,如果我們愿意給予演技派演員更多的關注和掌聲,,市場風向可能逐漸為之改變,,投資方的用人標準也可能為之改變,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的購劇準則也可隨之變化,。市場“不買賬”,,最終還是可以讓“小鮮肉”回歸“演員”的本位和本色。
要破解片酬高企與爛片成堆的惡性循環(huán),,既需要觀眾“用腳投票”,,也要求資方、電視臺和視頻網站等不忘社會責任,。最有發(fā)言權的資本,,能否犧牲眼前利益,放眼長遠,,多培養(yǎng)一些演員后備陣容,,不斷為行業(yè)輸血?電視臺和視頻網站能否在注重收視率和點擊率的同時,,關注作品的質量,,致力于優(yōu)秀作品的挖掘?對于公益和公眾播出平臺,,除了收視點擊率的考量,,是不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播出作品的社會效益進行評估?
當然,,也需要演員們共同的努力,,需要行業(yè)協(xié)會發(fā)揮作用。人民日報曾刊文指出,,在國外較為成熟的市場,,制片方和演員在議價上擁有話語權,而行業(yè)協(xié)會對演員片酬也會有相應規(guī)定,,起到規(guī)范和調節(jié)的作用,。比如行業(yè)協(xié)會可以保障所有演員最基本的權益,但也會為了行業(yè)的長遠發(fā)展而對高片酬等行為進行必要的限制,。我們的行業(yè)協(xié)會在相關規(guī)定和機制上還不夠完善,,該保護演員的地方作用不突出,向演員提出倡議時自然也應者寥寥,。只有不斷完善行業(yè)協(xié)會,,建立起協(xié)調業(yè)內外的有效機制,分散的演員才能形成一個共同體,,也才能夠真正形成行業(yè)的自律,。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小鮮肉 片酬 演員 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