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萬元種植牙誕生記:種植牙幾乎被進口產品所壟斷
痛點
種植牙已經被進口產品壟斷
北青報記者從調查的上述口腔醫(yī)院了解到,,種植牙已經被進口產品壟斷,,牙科醫(yī)生手里的種植牙主要來自韓國、瑞士,、瑞典,、德國,、美國等國家。進口牙代理商一般會加價三成到四成賣給國內口腔醫(yī)院,,醫(yī)院再加價賣給患者,,因此種植牙的價格就這么高上去了。
曾有專家呼吁盡快研發(fā)國產種植牙,,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有業(yè)內人士透露,我國剛剛流行種植牙技術,,種植體從研發(fā),、生產到大量臨床試驗,然后上市銷售,,需要5—8年的漫長周期,,且前期資金投入非常之大,沒有機構肯做這件事,。雖然國內有幾個生產種植牙的廠家,,但是使用范圍并不廣。因此,,目前在我國牙科市場上使用的種植牙體幾乎都依靠進口,。
相比之下,瑞士ITI種植系統(tǒng)研發(fā)于上世紀70年代,,不論是材料品質,,還是種植技術都相當成熟,是醫(yī)生們眼里信得過的“老品牌”,。
實際上,,中國種植牙市場非常巨大。據(jù)統(tǒng)計,,2011年我國種植牙的使用量是11萬多顆,,2014年已增長到80多萬顆,如今預計已經增長到100多萬顆了,。按照一顆種植牙1萬元的平均價來算,,那么我國的種植牙市場大概有100多億元,然而這百億元的大蛋糕卻被外國人瓜分了,,非??上А?/p>
問題
有些種植班三四天教出一批“牙醫(yī)”
除了價格亂,、依賴進口貨之外,,我國種植牙市場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人才缺失、技術水平參差不齊。
十幾年前,,我國醫(yī)科大學里的口腔研究生甚至沒有種植牙專業(yè),,目前的種植牙專家都是從國外學成歸來的。這幾年種植牙風靡全國之后,,很多口腔醫(yī)生一窩蜂去學種牙,,種植班火爆異常,短期內呈爆發(fā)式增長的趨勢,。這是因為種牙利潤相對較高,。以補牙為例,補一顆牙,,技術再好,,患者最多花上1000元、2000元,,利潤明顯比不過種牙,。
但是這種初級培訓班課時頂多安排三四天,先發(fā)幾個模型,,然后教學員怎么把種植體打進牙槽骨里面去,,其治療技術水平與科班出身的種植專家完全無法相提并論。一些連鎖口腔醫(yī)院技術尚可,,培養(yǎng)兩三名種植醫(yī)生,,哪個店有種植業(yè)務就去哪里做。但是小型的口腔門診部就不靠譜了,,很多情況就是經營者自己出去學兩下,,回來就開展種植業(yè)務。
口腔種植專家賈岳主任指出,,種植牙對醫(yī)生的要求比較高,,要求醫(yī)生必須具備修復學、頜面外科,、牙周病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和工作背景,,只有綜合水平較高的口腔醫(yī)生才可勝任。
編輯:梁霄
關鍵詞:種植牙 進口 產品 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