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移風易俗要以引導為主
近聞有些地區(qū)以移風易俗、反對鋪張浪費為由,,取消了民間紅白喜事聘請嗩吶班子的習俗,。一些農村嗩吶藝人在無奈之下,只能將樂器付之一炬,,然后遠走他鄉(xiāng)打工,。今借助報端,談一點自己對這一問題的認識,。
婚喪禮儀用樂的風俗由周代的禮樂文化衍生而來,,是“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孔子語)的具體體現。明代以來,,婚喪用樂基本以嗩吶為主,。可以說,,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婚喪嫁娶聘請嗩吶班是一個長期的民俗。近年來,,在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下,,一些地方的確出現在婚喪嫁娶中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現象,,在請嗩吶班時也存在盲目攀比的問題,。但筆者以為,移風易俗宜通過主動示范和觀念引導,,來帶動整個農村風氣的改變,,而不應采用“一刀切”的強制措施。農村的婚喪嫁娶請嗩吶班是長期形成的習俗,,請不請嗩吶班,,請幾臺嗩吶班,也是群眾自己的事情,。若強行干涉,,一來會讓群眾產生逆反心理,影響移風易俗的效果,;二來也有越俎代庖之嫌,。
東漢學者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指出:“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蔽覀円渤Uf“以黨風政風帶動社風民風”,。這說明了示范引導的巨大作用,。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不妨先讓村支部書記等黨員干部先帶個頭,,他們先簡辦自家的婚喪嫁娶活動,,必然會對周圍群眾產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簡單地取消農村婚喪嫁娶請嗩吶班的另一個問題是,,嗩吶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可能會失去生存的土壤,,進而面臨消亡的命運。
非遺產生于民間,,繁榮于民間,,與當地的社會人文、自然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密切相關,。失去了特定的環(huán)境,,非遺便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間。像嗩吶音樂這種藝術,,一直與民俗緊緊地捆綁在一起,,它主要的市場就是農村的紅白喜事。一旦這個市場被取消,,就等于斷了很多民間嗩吶藝人的生計,。嗩吶音樂的根在民間,無論是曲目,、技巧,、風格、人才,,都與民間血肉相連,。當大量民間嗩吶藝人為了生計而毀掉樂器遠赴他鄉(xiāng)打工,嗩吶藝術在民間的根也就被斬斷了,,這也就等于斷了很多音樂院團嗩吶專業(yè)的造血系統(tǒng),,因為嗩吶專業(yè)的師生多來自于民間。因此,,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如何保護嗩吶藝術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問題。
其實,,兩全其美的辦法不是沒有,。當前,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存在明顯短板,,存在著公共文化供給不足,,文化供給內容不能滿足群眾需求等問題,其中文化藝術人才缺乏的問題尤為突出,。嗩吶匠等民間藝人,,多才多藝且了解群眾的文化需求,。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他們在走村入戶的表演中,,其實承擔著為基層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功能。在移風易俗的過程中,,為何不吸引丟了飯碗的嗩吶藝人加入到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的隊伍中呢,?可以引導他們成立民間文藝團體,然后以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形式對他們進行扶持,。也可以吸引他們中的佼佼者加入鄉(xiāng)鎮(zhèn)文化站,、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那樣的話可謂一舉三得:既解決了民間嗩吶藝人的生計問題,,又為嗩吶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找到了新的路徑,,還解決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人才短缺的問題。
當前我們進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農村的移風易俗工作也算是社會改革的一部分,。凡是改革就會遇到矛盾,就會涉及利益糾葛,。改革的目的是化解矛盾,,而不是化解了一個矛盾,又制造出新的矛盾,。筆者提出移風易俗宜引導不宜強制,,就是想說明,深化改革除了要敢作為,,還應統(tǒng)籌兼顧,,綜合施策,即會作為,。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移風易俗 引導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