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動態(tài)書畫動態(tài)
凈心守志——張振國(棠村)丁酉書法展將于青州市博物館舉辦
展覽名稱:凈心守志——張振國(棠村)丁酉青州書法展
主辦:青州市博物館,、濰坊日報今日青州
承辦:北京秋碧堂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北京金石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協(xié)辦:《非常藝術》雜志,、金石契公眾微信平臺
展覽日期:2017年3月25日—3月31日
展覽地點:山東省青州市范公亭西路1號青州市博物館
藝術家簡介:張振國,,號棠村、圓振居士,,齋號看云山房,、秋碧堂,祖籍河北,。幼承庭訓,,初學顏柳,繼而學王羲之,、蘇軾,、黃山谷,以行草書見長,。嗜金石書畫,,曾獲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辦的《紀念老子誕辰2578周年全國書法展》二等獎,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和人民日報社共同主辦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大型書畫展》三等獎,,《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書畫展》入展獎等,。其作品散見于《藝術中國》雜志、《人民日報》,、《書法家》雜志等?,F(xiàn)為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人民日報《非常藝術》雜志主編,,任金石契微信公眾平臺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秋碧堂文化機構藝術總監(jiān)。2016年元月至今主辦《凈土石華——秋碧堂藏古代佛教石刻拓片展》等專業(yè)美術活動,。
宋人李綱在論及詩歌的人文境界時曾說道:“士之養(yǎng)氣剛大,,塞乎天壤,忘利害而外死生,,胸中超然,,則發(fā)為文章,自其胸襟流出,?!蔽闹兴约暗膭偞髿庀?,乃是宋人在詩學上所追求的朗健、剛正的美感訴求,。從藝術創(chuàng)作品賞的內(nèi)在根源來看,,朗健之美的體現(xiàn),乃是詩文,、藝術審美最為重要的品格之一,。
在宋代的書壇上,以剛健勁朗而名世的,,則非黃庭堅莫屬了,。黃庭堅書法遠從顏真卿、楊凝式,、《自敘帖》,、《瘞鶴銘》等化出,近則取徑蘇東坡,。黃書中的一個突出追求,便是對剛健勁朗,、自強不息,、奮勇昂揚的人格力量的表現(xiàn)。
黃庭堅不單為書法“宋四家”之一,,其詩則為“江西詩派”開宗人物,。江西詩派對中國文學的影響自不必說,黃庭堅的書法,,對后世書家的影響或許更為人所熟知,。僅僅明代,便有沈周,、文征明兩位大家直接脫胎于黃氏書風,。沈文之后,學習山谷書風的代不乏人,。而在當代,,就筆者所見,能夠?qū)懗鳇S庭堅書法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的人并不多見,,張振國先生的作品則可以稱為其中的佼佼者,。他的作品中有著一種縱橫捭闔而又質(zhì)樸沉靜的張力與氣度。這種精神不單繼承了黃庭堅書風的變化與開張,,更在人格意蘊上與黃庭堅的書風和詩風暗合,。欣賞張振國先生的書法,便需要從黃庭堅書風與詩風的人文品格進入,。
藝術創(chuàng)作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就,,除了自身基本功夫的修煉之外,更多的還需要學養(yǎng)修為這些內(nèi)在功夫的支撐。詩文,、繪畫如此,,書法藝術更是如此。僅就筆者所見,,張振國先生的書法創(chuàng)作除了近年潛心于黃庭堅之外,,他也曾對經(jīng)典漢魏石刻及宋代書風如蘇東坡、米元章等下過多年的功夫,。其所作蘇體書法,,亦頗能傳坡公肥美正大的精神氣質(zhì)。張振國先生曾言及自己學書臨帖的體會,,他說無論是向古代還是現(xiàn)代的名家學習,,也無論是學習哪一種風格的字體,學習書法都需要從自身內(nèi)在的感受出發(fā),,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手部肌肉的機械訓練上,,這種單純模擬字形的作品并不能使自己進入到書法藝術的內(nèi)在世界中去。想要真正創(chuàng)作出好的作品,,非認識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而不可得,。
康有為論黃庭堅的大字書法說:“宋人以山谷為最,,變化無端,深得《蘭亭》三昧,,至于神韻絕俗,,出于《鶴銘》而加新理,則以篆筆為之,,吾目之曰‘行篆’,。”眾所周知,,黃庭堅對《瘞鶴銘》書法的取法對其書風的形成產(chǎn)生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黃庭堅以其文學家、書法家的卓絕眼光寫下了許多有關《瘞鶴銘》藝術的評論文字,。這其中有黃庭堅自身學問的功夫,,同時也體現(xiàn)著他陶冶涵融的精神境界。而以學為養(yǎng),,以養(yǎng)助學,,或許正是山谷書法能在有宋一代特立秀出的關鍵因素。山谷最得書藝精髓的話語,,則恐怕要數(shù)他對蘇東坡題跋“大字難于結密而無間,,小字難于寬綽而有余”的領悟了,。可以說這一領悟,,統(tǒng)領著黃庭堅書法的外在與內(nèi)核,,可謂他書學審美的核心追求。
如今的張振國先生亦同黃庭堅一樣,,除了書法藝術的創(chuàng)作之外,,更潛心于金石學的研究與整理。他將金石學作為自己打通文化與藝術,、古人與今人,、歷史與當下的有力工具。張振國先生有志于當今金石學的發(fā)揚光大,,其傾力打造的《非常藝術》雜志和“金石契”公眾平臺為他的書法創(chuàng)作提供了遠比教科書更為廣闊的視野和深厚滋養(yǎng),。也正因為有了金石文化的助養(yǎng),張振國先生的書法也才能在最核心的精神層面體悟到江西詩派所謂“奪胎換骨”的真正所指,。筆者所見他所書寫的三十至五十公分的大字與隨筆書札,,精彩之處,絕不讓先賢半步,,這便是作者內(nèi)心中涵融之為大的最好體現(xiàn),。有心的讀者,自可在他的作品中得到這一驗證,。
能夠錘煉出一片弘大剛正的氣象,則可以如同宋人羅大經(jīng)在《鶴林玉露》中所言:“胸中不患不開闊,,氣象不患不和平”,。奪胎換骨,將生力,、勁健之力貫注筆端,,將書情、意趣傾注尺幅之上,,我想,,這便是張振國先生對自己書法藝術的內(nèi)在追求吧。
敬請書畫藝術學者專家及愛好者光臨展覽現(xiàn)場,。(報道/劉北南)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凈心守志 張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