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云岡石窟造像現(xiàn)身紐約 離散海外何時歸家
維摩詰造像原樣
維摩詰造像原樣
維摩詰造像頭部
3月9日開始舉行的紐約亞洲藝術(shù)周上,全球5家頂級拍賣行展示了豐富的亞洲藝術(shù)與文化拍品,。其中,,美國古董商J·J Lally先生帶來的“佛像”雕刻專題中,,一件來自云岡的造像格外引人關(guān)注,。
造像被盜近百年 輾轉(zhuǎn)多人收藏
這件造像,,是來自云岡第1窟南壁東側(cè)屋形龕內(nèi)的維摩詰頭像,。頭像高35.5cm,,頭戴平頂筒形帽,,額頭可見一排細密的頭發(fā),眉線上挑,,細目垂視,,英姿勃勃。此人物造像表現(xiàn)辯才無礙,、智度無極,、神通廣大的維摩詰,卻又不同于石窟中常見的那種頭戴尖頂帷帽,、蓄著三角形胡須的維摩詰式樣,。雕刻技藝精湛,人物刻畫生動,。
這件云岡造像何時被盜,?流失何處?是否有希望“回家”,?3月20日,,記者就此采訪了云岡石窟研究院考古研究室副主任、中國音樂圖像學學會理事趙昆雨,。
趙昆雨曾主持云岡流失造像調(diào)查課題任務,,經(jīng)過4年努力,掌握了流失于日本,、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共100余件造像的下落或線索,。與此同時,,他還對流失造像進行了復位研究。通過洞窟調(diào)查并與流失造像反復進行比對,,共使29件流失造像找到了所在洞窟的位置,。
關(guān)于這尊頭像的被盜時間,,趙昆雨介紹,1925年,,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的喜龍仁在英國倫敦出版了《五至十四世紀的中國雕刻》,,書中有這件頭像未盜前的完整畫面。喜龍仁是1922年經(jīng)天龍山石窟轉(zhuǎn)道云岡石窟考察的,,所以,,圖冊中照片實際反映的是當時云岡的保存狀況。1930年德國柏林出版了一本圖冊,,其中赫然有這件頭像被盜后的照片,。
“考慮到造像被盜后的轉(zhuǎn)運以及圖冊出版的時間周期,此像的被盜時間應是在1922—1929年之間,?!标P(guān)于這尊被盜頭像的流轉(zhuǎn)時序,趙昆雨說:“從J·J Lally提供的拍賣材料看,,這件頭像原為Edgar Worch舊藏,,后來有跡象表明,又轉(zhuǎn)入Trubner家族收藏,,1949—2016年借展于洛杉磯博物館,。”
離散海外的文物能否“回家”需看機緣
文物流失海外,,是國人的痛點,。如何追討流失文物是人們十分關(guān)心的一個問題。
記者采訪獲悉,,對于流失在外的珍貴文物,,國際社會尚未達成共識,目前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態(tài)度:一是主張凡通過戰(zhàn)爭,、掠奪等手段取得外國文物,,均應當歸還原屬國。中國持此種立場,,這一立場也得到了相關(guān)國際公約的支持,。另一種是全球主義,主張文物不應歸還原屬國,。2002年,,英國大英博物館、法國巴黎盧浮宮博物館,、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shù)博物館等18家歐美博物館聯(lián)合發(fā)表《關(guān)于環(huán)球博物館的重要性和價值的聲明》,,反對將藝術(shù)品特別是古代文物歸還原屬國。理由是這些文物“已經(jīng)成為保管這些物品的博物館的一部分,,并且延伸為收藏這些物品的國家的一部分”,。中國追回流失文物一般采取捐贈,、商業(yè)回購、外交途徑,、第三方斡旋和法律這5種手段,。
至于這尊現(xiàn)身2017紐約亞洲藝術(shù)周拍賣會的頭像有無希望“回家”,趙昆雨說:“云岡石窟流失海外造像百余件,,每年的佳士得、蘇富比(微博)拍賣會上,,總會看到被拍賣的云岡造像,。因為競買人的信息是保密的,拍賣標一旦成交,,其流向就很難追尋了,。這尊頭像能否回家 ,還要看機緣,,目前很難定論,。”
盡管失盜的云岡維摩詰頭像尚孤懸海外,,但近些年也時有令人欣慰的消息,。記者了解到,一些被拍賣的云岡造像,,因愛國人士的善舉,,幸運地得以回歸祖國。如2003年3月26日,,紐約佳士得拍賣會上,,一尊高73.7cm的云岡結(jié)跏趺坐佛像被美籍華人陳哲敬購得,后捐贈回國,,現(xiàn)展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又如華裔王純杰先生在美國弗利爾藝術(shù)博物館工作期間,有一藏家?guī)Я艘患茖兴_頭像準備參加拍賣會,,藏家本來是請他作鑒定的,,他看到是云岡早期造像,心一動,,就直接買下來了,,后捐贈回國。
10年的云岡研究,,讓趙昆雨對武周山下這份珍貴的北魏遺產(chǎn)情感篤深,。在他眼里,每一件流失海外的云岡造像,,都像是被拐賣的孩子,。他說:“梁園雖好,,不是久戀之家。我們期盼著能有更多像陳哲敬,、王純杰這樣的中國人,,讓離散海外的孩子們 早日歸來!”記者 郭斌 通訊員 梁有福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云岡石窟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