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培訓貸陷阱重重:利率多超10% 平臺出問題仍要還款
■ 背景
校園貸之后,,培訓貸成又一個“坑”,?
2016年,校園貸不時被推到風口浪尖,。有統(tǒng)計顯示,,2016年面向大學生的互聯網消費信貸規(guī)模已突破800億元,。而據網貸之家數據統(tǒng)計,這一規(guī)模在2015年才260億元,。伴隨著信貸規(guī)模的擴張,,借貸風險不斷凸顯,裸貸,、“大學生無力還款而自殺”的報道引起社會熱議,。
在不少借貸機構瞄準在校大學生時,也有不少培訓機構以招聘的名義瞄準了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以招聘為由,,給應聘者以好工作等為許諾,讓不少求職者參加培訓而背負上了“培訓貸”,。
繼校園貸之后,,“培訓貸”成為另一個金融消費者的“大坑”。2016年,,“英語培訓機構”環(huán)球托業(yè),、環(huán)球美聯被曝跑路,不少通過分期貸款參加培訓的學員陷入恐慌,,而背后提供貸款的機構包括一些互金平臺,。
目前,,多家金融機構和一些培訓機構有合作,面向培訓機構的學員提供貸款,。
同時,,“培訓貸”成為一些培訓機構用來詐騙的新手段。有媒體報道,,大多“培訓貸”騙局具有“假招聘”,、“真培訓”、“高額貸款”,、“高利貸”等性質,,雖然基本都宣稱無息貸款,但“培訓貸”年利率大多在15%-25%之間,,貸款1.5萬元,,24個月總還款額超過2萬元。
新京報記者也發(fā)現,,“培訓貸”的消費者還面臨著“退學”遭遇高額違約金,、貸款后未拿到合同等現象。
2016年8月,,銀監(jiān)會聯合3部委發(fā)布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yè)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暫行辦法表示,要引導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回歸信息中介,、小額分散,、服務實體及普惠金融的本質。
“很多網貸平臺都在謀求轉型,,往消費貸的方向發(fā)展,,”中國社科院金融所法與金融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
實際上,,消費金融正在進入爆發(fā)期,。根據第三方數據機構預計,2014-2019年中國消費信貸規(guī)模依然將維持19.5%的復合增長率,,預計2019年將達到37.4萬億,,是2010年的5倍。
一方面,,消費金融成為產業(yè)藍海,,另一方面,包括“培訓貸”等消費貸的金融消費者面臨著維權難的窘境,。尹振濤表示,,監(jiān)管部門要發(fā)現問題,也要開設更多的投訴渠道或者平臺,,解決投訴無門的困境,。
新京報記者 宓迪 陳鵬 侯潤芳 王全浩
編輯:梁霄
關鍵詞:培訓貸 陷阱 利率 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