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跨越百年 兩個威廉的長城影像
美國探險家威廉·蓋洛是長城探險第一人,。1903年至1919年間他曾多次來到中國考察,。
▲威廉·林賽在選取與老照片相同的角度拍攝長城。
水關長城是八達嶺長城的東段,,兩張照片分別攝于1907年和2005年,。前者由英國攝影師赫伯特·龐定拍攝,,畫面中離鏡頭最近的兩輛騾車可能就是龐定來到八達嶺的交通工具。2005年林賽重攝此地,,發(fā)現由于修筑公路,,拍攝地點高度已經發(fā)生變化。此時水關長城已重修,,山腳下的土路變成了新修的柏油馬路,。
1922年和2005年的居庸關長城西北扇面。兩張照片對比,,老照片上的民居院落早已被新修的高速公路取代,,左下角的敵樓也已經重修了。
懷柔慕田峪長城的一段,,因其獨特的走勢被稱為“3字形長城”,。1908年拍攝的照片上,三座敵樓清晰可見,。2004年林賽重攝時,,這些敵樓已殘破不堪,墻面上的排水口也只剩了一半,。
▼這張照片是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插頁,,為了使畫面更加生動,當時的編輯在長城下方貼上了駱駝和農民的圖像。1922年,,八達嶺長城已經遭到一些破壞,,畫面左側和右側遠端可以看到兩處墻體坍塌的缺口。
1989年,,熱衷于長城探險的英國攝影師威廉·林賽得到了一本名為《中國長城》(The Great Wall of China)的書,。這本書出版于1909年,作者是美國人威廉·蓋洛,。書中不僅有作者徒步考察長城全線的文字記錄,,還有大量精美的老照片,這些內容使林賽驚嘆不已,。林賽自兒時便立志徒步走完長城全線,。為此他堅持長跑,還學習了攝影技術和地理學,。1987年,,他終于從山海關步行至嘉峪關,實現了當年的夢想,,因此被譽為“走完長城全線第一人”,。他從未想到,竟有一個同名的先行者,,早在八十年前就已完成這一壯舉,。
細細翻閱這些老照片,威廉·林賽覺得一張照片上的長城似曾相識,。他找出自己的照片,,發(fā)現自己也拍攝過長城的這個部分,但是威廉·蓋洛的照片上有一座敵樓,,而新照片上卻沒有,。他意識到長城正在遭受破壞,保護長城,、留下影像資料十分重要,。于是,林賽決定帶著這些老照片故地重游,,從相同的取景角度拍攝一批新的長城影像。這樣既能使人們直觀感受到長城所承載的厚重歷史,、認識到保護長城的重要性,,也是對威廉·蓋洛的致敬。
帶著《中國長城》,,威廉·林賽沿著前輩的足跡,,再一次開始長城拍攝工作。他在長城沿線150多個地點進行拍攝,為了使取景,、光線,、拍攝季節(jié)盡可能與老照片相同,有時還要反復前往一些地方,。一路走來,,他對這位威廉·蓋洛的生平愈加好奇:為了解更多相關信息,他聯系了出版《中國長城》的倫敦約翰·穆雷出版社,,還有威廉·蓋洛家鄉(xiāng)的博物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多埃斯頓城博物館,,但并沒有什么收獲。
2008年2月,,威廉·林賽收到一封電子郵件,,發(fā)信人告訴他,不久前有人向多埃斯頓城歷史學會捐贈了一批威廉·蓋洛的遺物,。同年6月,,林賽動身前往多埃斯頓城,看到了當年的底片,、日志和信件,,還探訪了威廉·蓋洛的故居“荒原之家”。房屋已經易主,,但威廉·蓋洛當年復制的“天下雄關”“天開海岳”石碑還在,,這正是長城東西兩端的石碑。他的后人也特地從各地趕來,,到“荒原之家”與林賽見面,。借助后人的回憶和留存的手稿,威廉·蓋洛的經歷逐漸清晰起來,。
威廉·蓋洛是個傳教士,,十分熱愛中國文化,1903年就曾來到中國考察長江流域的自然,、人文,。1908年,他為了考察長城第二次來到中國,。1908年5月29日蓋洛自山海關起程,,8月29日到達長城最西端嘉峪關,隨即折返,,11月底回到北京,。考察歷時五個月,,蓋洛一行人忍受著沙暴,、酷暑,,甚至有一次差點被洪水淹死。一路走來,,威廉·蓋洛拍攝了大量照片,,還記錄了許多長城的相關數據。每當遇到石碑,,他都要助手將碑文抄錄,、拓印下來,但從未把它們挖出運走,。
1909年1月,,威廉·蓋洛攜帶著400盒底片和幾百頁的探險筆記踏上歸途?;氐矫绹?,他將這些照片和文字整理出版,題為《中國長城》,。這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于長城的專著,。蓋洛沒有帶回任何中國文物,博物館中也就沒能留下他的名字,。
威廉·蓋洛的事跡深深打動了林賽,,他制作了一個紀念牌,上面除了蓋洛的生卒年月,,還有標注出長城的中國地圖,。2008年6月,距威廉·蓋洛的長城之行正好100年,,林賽代表他成立的“國際長城之友協會”將紀念牌放置在了蓋洛的墓前,。他希望這塊紀念牌能夠告訴人們,長眠于此的人是長城全線考察第一人,,這位勇士的探險,、著作和照片使后人受益匪淺。郭家瑋/文
本版圖片選自《兩個威廉與長城的故事》,,由威廉·林賽提供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跨越百年 威廉 長城影像 威廉·蓋洛 威廉·林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