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中國人祈福為何愛往池子里扔錢?有人直接扔銀行卡
視點
交易式信仰并非什么惡劣風俗,,在心理層面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其實人們很難分清楚,,這是出于一種心理需要,,還是出于一種信有不信無的泛神論宇宙觀。
據(jù)報道,,2017年2月11日,,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在武漢市漢陽歸元寺廟,,寺廟的工作人員當天下午清理過年期間,,大量香客扔在廟里的硬幣及紙幣,而因為錢幣數(shù)量太多不得不用面口袋來裝,。
投錢祈福,,恐龍化石也未能幸免
中國人投錢祈福,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實際上,,不止在寺廟,甚至在濟南趵突泉海豹池里,,也有人投錢,。此外,還有人在石窟,、烏龜池,、甚至恐龍化石展區(qū)里扔錢。如此特色的祈福行為,,種類繁多,,不勝枚舉,總之是,,只要有爐子,、池子、坑這些設(shè)施,,我們就可以創(chuàng)造性開展祈?;顒印?/p>
究其實質(zhì),,扔錢祈福,,蘊含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先給神仙送禮,之后,,神仙們再通過其他方式給予反饋,,當官,、掙錢、生娃娃,,都可以適用,。這本質(zhì)上是一種交易式信仰。
交易式信仰:商代用活人祭祀
對這種交易式信仰的源頭,,國內(nèi)尚存爭論,。有一種看法是:扔錢祈福主要在佛教場所盛行,所以,,扔錢祈福應該是從佛教發(fā)源出來的,。
但我認為不是。且不說,,這種習俗或不是佛教文化原帶的“小程序”,,可能是佛教中國化的產(chǎn)物,而無論佛教寺廟還是道教道觀,,以及關(guān)帝廟,、山神廟、火神廟等,,只要有池子,,中國人都會往里邊扔錢。
實際上,,這種交易式信仰實則有著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tǒng),。遠在佛教傳入前千余年的商朝,交易式信仰就風靡中原了,。據(jù)王玉哲先生《中華遠古史》介紹,商朝統(tǒng)治者曾大量使用活人祭祀,,其思維邏輯是,,他們的政權(quán)是在長期的歷史實踐中,由天神選擇和賦予的,。而他們理解的天神就是一嗜血狂魔,,需要定期打牙祭,以活人祭祀,,獲得天神允諾,,才能保證永續(xù)執(zhí)政。
在人類生活的早期,,類似信仰方式,,也不只是存在華夏的歷史里,世界上很多原始部落都搞類似的血祭,,以求天神保佑平安,。這是一種比較“高大上”的交易式信仰,,相比較而言,今人的做法,,實在是柔和太多了,。
商朝統(tǒng)治者用人頭換政權(quán),到了后來,,周孔文化澤被華夏,,人們在祭祀時,比較流行丟上好的玉石,、金子,。根據(jù)《周禮》記載,祭天祭地除了用牲口,,還會使用美玉,,祭天的玉用火燒,祭地的玉埋土或沉水,;唐武則天的“除罪金簡”就是賄賂神仙的,。
以上諸種方式都是權(quán)貴們搞的交易式信仰,走得是高層路線,。那歷史上,,普通民眾怎么搞交易式信仰?
古代民間的交易式信仰,,錢幣砸“高僧”
就佛教的活動來看,,按照目前民俗學家普遍的看法,兩漢之際,,佛教傳入,,生死輪回觀念深入人心,隨之就出現(xiàn)了“冥幣”,,專門生產(chǎn)來給死去的人用,。但是,這里面是否存在交易式信仰的意思尚不確定,。另外一種傳統(tǒng),,在塑造中國普通民眾交易式信仰方面,不可謂功勞不大,,那就是功德箱,,捐錢得福,這是一種非常明顯的交易式信仰,。
在中國古代,,人們也不只是在寺廟里扔錢。唐代筆記小說《朝野瞼載》里記載了這么一個事兒:當時的并州有一個妬(妒)女泉,,澄澈千尺,,“祭者投錢及羊骨,,皎然皆見”。這是往泉水里扔錢祈福,。
更夸張者亦有之,。據(jù)唐《續(xù)高僧傳》卷三十一記載,有一次,,寶巖和尚召開“俗講”大會,,當時聽眾云集,想是講得極其精彩,,不料引發(fā)現(xiàn)場“事故”,,“士女觀之,擲錢如雨”,。一個大活佛就在面前,,聆聽梵音立得現(xiàn)世福,還不趕緊把錢砸過去,,連快遞費都免了,。
近代以來,無論在觀念還是器物層面,,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都遭受了巨大沖擊,。然而,在民間,,無論好歹,,一些傳統(tǒng)習俗卻被延續(xù)下來,比如家庭祭祖的習俗等,,這同樣是交易式信仰,。
誠然,交易式信仰并非什么惡劣風俗,,在心理層面也有它的合理性,,但其實人們很難分清楚,這是出于一種心理需要,,還是出于一種信有不信無的泛神論宇宙觀,。而另一方面,,亂扔錢幣污染景區(qū),,甚至可能損傷文物、動物,,遠說不上是一種文明的行為,。
二十一世紀了,就這樣把票子硬幣到處亂扔祈福,,有沒有考慮過馬爾克斯的感受,?(朱玉 媒體人)
編輯:秦云
關(guān)鍵詞:交易式信仰 往池子里扔錢 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