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書畫現(xiàn)場頭條書畫現(xiàn)場頭條
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雞”
雄雞一唱天下白,。
翻開老黃歷里的記憶,,大年不是雄渾的子夜鐘聲迎來的,新春不是歡快的爆竹煙花迎來的,,而是雄雞高亢的啼鳴迎來的,。雄雞一聲聲高唱,一天天高唱,唱出了草木葳蕤,、百花競放春光,。
2017年,是農歷丁酉年,,又一個雞年光臨人間,。雞,諧音為吉,。大年剛過,,立春即至,人勤春早,,花木向陽,。祝愿諸君吉星高照,大吉大利,,吉祥如意,!
大吉圖(國畫) 興安
吉祥圖(國畫) 霍國剛
金雞迎春(剪紙) 郭素琴
魯南地區(qū)有在立春這天給小孩佩戴“春雞”的習俗。圖為山東臨沂市郯城縣馬頭鎮(zhèn)一位老人在孩童帽子上縫“春雞”,。房德華攝
五德之禽:國人的忠友
雞能忝列12生肖,,要追溯到人猿相揖別的遠古時期。雞被馴化,,成為世人的美食,,有人說是4000年前,有人說是7000年前,,還有人說最少不晚于3000年前,。說不晚于3000年前的證據(jù)確鑿,甲骨文里已經出現(xiàn)了雞字,。
在堯都平陽,,即今日山西臨汾一帶,早就流傳著帝堯與重明鳥的佳話,。而帝堯所處的時段,,大致在4500年左右。這重明鳥可不是一般的飛禽,,能夠搏殺猛獸,,捕捉蟲豸,是看家護院的難得衛(wèi)士,。帝堯觀測天象,,欽定歷法,指導耕種,,使眾生豐衣足食,,使部族夯土筑墻,圍城立國。天下萬國無不感恩戴德,,秖支國便將捕捉到的一只重明鳥進獻給他,,讓這珍禽隨身護衛(wèi)。帝堯感念他們的好意,,卻沒有留在宮苑,,而是放逐民間,讓重明鳥為廣眾除害,。中國古代傳說里,,就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
傳說里的大公雞能夠搏殺猛獸,,雖然有些夸大,,但是捕捉蟲豸,確實不假,。往昔,威脅先祖生存的不僅有豺狼虎豹之類的猛獸,,還有蝎子蜈蚣之類的五毒,。猛獸在明處,人們易躲易防,;五毒在暗處,,人們難躲難防,且常常會鉆進洞窟,,偷襲棲身的先人,。至今,堯都鄉(xiāng)下新婚入洞房,,新郎必須先于新娘進屋,,緊貼墻根踩四角。這是為何,?原來是要新郎驅逐五毒,,才能讓新娘進屋。從這古老的風俗可以推斷出,,以五毒為食的大公雞早就是先祖的得力助手,,早就是人類須臾難離的忠誠摯友。
這個故事不只耳聞于傳說,,還可目睹于古籍,。晉人王嘉在《拾遺記》里寫道:“帝堯在位,圣德光洽……有秖支之國獻重明之鳥,,一名‘雙睛’,,言雙睛在目。狀如雞,鳴似鳳,。時解落毛羽,,肉翮而飛。能搏逐猛獸虎狼,,使妖災群惡不能為害……其未至之時,,國人或刻木,或鑄金,,為此鳥之狀,,置于門戶之間,則魑魅丑類自然退伏,。今人每歲元日,,或刻木鑄金,或圖畫為雞于牖上,,此之遺像也,。”
可見,,民間或在屋里張貼年畫大公雞,,或在窗戶張貼剪紙大公雞,以雞王鎮(zhèn)宅,,源遠流長,,年深日久。
愛美之心:從山雞到鳳凰
小學課本上有只“美麗的公雞”,,自以為“要比漂亮我第一”,,到處顯擺比試。找到啄木鳥比美,,啄木鳥不比,,忙著給樹木治??;找到蜜蜂比美,蜜蜂不比,,忙著在花叢中采蜜,;找到青蛙比美,,青蛙不比,忙著為禾苗捉害蟲,。公雞很傷心,,找到老馬伯伯問這是咋回事?老馬伯伯告訴公雞:“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惫u改過自新,不再與別個比美,,而是每日打鳴催促人們早起,。這里的公雞愛美,卻是童話,,不足為信,。
可以相信的是發(fā)生在三國時期的一件事。曹操得到一只漂亮的山雞,,早就聽說山雞會跳舞,,便想親眼看看。然而,,山雞不跳,,不論誰逗引都無動于衷。曹操大失所望,,以為山雞跳舞定是訛傳,。可是有人一出招,,山雞不僅翩翩起舞,,還跳個不止,令曹操大飽眼福,。誰有這么大的能耐?公子倉舒,。他使用的辦法也不復雜,,搬來一面大鏡子置之山雞面前,山雞看見了自己的美麗形影,,忍不住忽閃雙翅,,躍動舞步,時而高飛,,時而伏地,,時而疾走,時而環(huán)轉,,看得人眼花繚亂,。一面鏡子為何能讓矜持的山雞起舞弄清影?劉敬叔在《異苑》卷三里寫道:“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看來倉舒懂得山雞臨水起舞的常識,,借鏡代水,,誘導了山雞,。倉舒何人也?就是曾經以稱象聞名的曹沖,。
曹沖借助公雞再一次展現(xiàn)出自己的聰明,,我們則借助曹沖的聰明懂得了:愛美之心雞也有之。當然,,雞的美麗不是自我刻意為之,,而是造物主對這個群體的獨特鐘愛。這個鐘愛被精明的先賢發(fā)現(xiàn)了,,放大了,,于是中華民族出現(xiàn)了一個美貌而又靈異的瑞禽——鳳凰。鳳凰是祥瑞的象征,,是和樂的化身,,寄寓著眾生的美好愿望??墒?,有誰見過鳳凰?沒有,。鳳凰是民眾心靈滋養(yǎng)出來的珍禽,。《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焙翢o疑問,鳳凰就是先祖根據(jù)公雞的美貌遐思出來的瑞鳥,。那么,,“五采而文”又是何意?其文繼續(xù)寫道:“首文曰德,,翼文曰義,,背文曰禮,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鳥也,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則天下安寧?!钡?、義,、禮、仁,、信,,多樣美德齊備,這哪是對鳳凰的評價,,分明是對人格的狀寫,,是先祖把高尚品德寄托于鳳凰了。
這絕不是主觀推測,。童年時的鄉(xiāng)村院落,,最生動的就是一群雞。一個華貴萬狀的公雞在前面引領,,后面追隨著一群母雞,。公雞昂首闊步,時不時轉動脖頸環(huán)顧四周,,猶如一位高瞻遠矚的將軍,。若是發(fā)現(xiàn)地上有可食的谷粟,自個不啄,,連忙呼叫母雞來吃,,仁也;若是有貓狗來犯,,公雞挺身而出撲向前去搏擊,,義也;若是黃昏歸窩,,公雞絕不占先,,讓母雞依次進入,甘愿斷后,,禮也;時近拂曉,,準時啼鳴,,從不偷懶,從不有誤,,信也,;集仁、義,、禮,、信為一體,德也,。因而,,古人稱雞為“五德之禽”名副其實,。不過,對五德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韓詩外傳》的解釋是,,頭上有冠,,是文德;足后有距能斗,,是武德,;敵在前敢拼,是勇德,;有食物招呼同類,,是仁德;守夜不失時,,天明報曉,,是信德。說穿了,,是大公雞啟發(fā)了世人的想象和靈感,,中華民族才有了這光彩照人的鳳凰。鳳凰,,是大公雞外形美和內在美集合出的理想化身,。
母雞的愛
老舍先生筆下有母雞的光輝形象。他寫道:
我看見一只孵出一群小雛雞的母雞,。不論是在院里,,還是在院外,它總是挺著脖兒,,表示出世界上并沒有可怕的東西,。一個鳥兒飛過,或是什么東西響了一聲,,它立刻警戒起來,,歪著頭兒聽;挺著身兒預備作戰(zhàn),;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身邊來,!
當它發(fā)現(xiàn)了一點可吃的東西,,它咕咕地緊叫,啄一啄那個東西,,馬上便放下,,教它的兒女吃,。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的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兒似的,,它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它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
如此負責,、慈愛、勇敢,、辛苦,,感動得老舍先生禁不住把偉大、英雄的贊美詞奉送給母雞,。我完全贊成老舍先生對母雞的禮贊,,而且還要加上兩點。實際上母雞早在孵化雛雞時,,就已把全部心思投放進去,。鄉(xiāng)下人將這稱為牢窩,只要把雞蛋放好,,母雞就俯臥上去,,分秒不動,整天整天不吃不喝,。即使有人把它抱出來,,匆忙吃幾口食,喝幾口水,,便趕緊返回窩中,。牢窩,真是如坐牢一樣守在窩里,。辛勞三七二十一天,,終于孵出一窩活潑可愛的小雞,這是第一點,。再一點是母雞帶夠小雞四十天,就要它自己覓食,,絕不包辦代替,。哪個雛雞若要還賴在身邊不走,母雞絕不客氣,,板著面孔,,忽閃雙翅非把它趕走不可,。這樣一來,小雞早早就會自行找食,,就會單身獨立,,不再依靠母親過日子。
緣此我才以為,,母雞的愛是天下最清醒的愛,,最理智的愛。該呵護時,,呵護得全心全意,;該分離時,,分離得果斷決絕,。母雞似乎懂得天下所有的愛都是為了聚合,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為了分離,。由母雞的做派,,比較中國式的父母,稱職的能有多少,。要么力圖清閑,,撒手不管,請個保姆代勞,;要么大包大攬,,包辦了兒女的一應事宜。明明孩子已該鍛煉自己,,父母還包攬吃飯洗衣,,用滿腔心血培養(yǎng)了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討債鬼,。明明是自己溺愛過度,,愛得沒給孩子留下自立成長的余地,還要抱怨兒女沒出息,。比照母雞,,審視父母,,如果有人發(fā)起“尋找最稱職的母愛”投票活動,,我這一票準定投給母雞。
成語中的“雞”
1. 聞雞起舞
雞一走進先祖的聚落,,眾生很快拓展了雞的服務領域,,母雞下的蛋,成為飯碗里香噴噴的美食,。公雞那嘹亮的鳴叫,,則是催促眾生起床的號令,。遠的不談,直到改革開放前,,鄉(xiāng)下農家很少有買得起鐘表的,,都是聽雞叫判斷天色是否快亮,。我上小學時天天如此,,尤其是冬日,天亮得晚,,唯恐遲到,,便躺在被窩里靜聽雞叫。我和同學們都是聽見雞叫趕緊起床,,背著小書包朝學校跑去,,現(xiàn)在想來那是多么富有詩意的日子。
可惜,,這盎然詩意沒有化解我輩的平庸,。我辜負了公雞的詩意,有人卻拓展了公雞的詩意,,不僅用那詩意滋養(yǎng)自己,也將公雞帶進史書,,帶進成語,,這就有了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郝勲u起舞。聞雞起舞的主角是祖逖和劉琨,。二人生于西晉亂世,,曾在司州擔任主簿。主簿不過是個主管文書的小吏,。小吏不見得志小,,兩人一起共事,一起讀書,,每逢談起國家大事,,都想改變亂象,救民水火,。要改變亂象,,救民水火,,必須有超群的本領。本領不會自天而降,,只能靠苦練得到。他倆同室而眠,,天色未亮,,公雞打鳴,即被驚醒,。祖逖說,,“此非惡聲”,趕緊起床練劍,。自此,,雞叫聲如同起床號,他們聞雞練劍,,從不間斷,,練得武藝高強,成為一代名將,?!稌x書·祖逖傳》記載了祖逖和劉琨的事跡。
公元308年,,劉淵反叛西晉,,起兵作亂。劉琨臨危受命,,擔任并州刺史,。那時的并州滿目瘡痍,遍地廢墟,。他一到任立即安撫流民,,發(fā)展生產,進而組織兵力,,加強防御,。劉淵大軍所到之處,無堅不摧,,唯有并州堅如磐石,,無法攻取。劉琨一守就是十年,。
至于祖逖更是名聲顯赫,,西晉滅亡,司馬睿在建康當上皇帝,,史稱東晉,。祖逖上奏司馬睿要率兵北伐,收復失地,洗雪國恥,。祖逖雄心勃勃,,皇帝卻退縮畏葸,干脆使個虛招,,表面封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卻只撥給千人的糧餉和布匹,。兵無糧自散,,這豈不是暗示他趁早罷手。然而,,祖逖決心既定,,義無反顧。他率眾北上,,毅然渡江,。船到江心,看著滾滾流水,,想想飽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的中原父老,,他敲打船槳,朗聲言道:此番若不收復中原,,誓不南渡,!江流激蕩,將士感動,,從此祖國的文化寶典中便增添了“中流擊楫”這則成語,。
祖逖北伐雖因皇帝司馬睿的干擾半途而廢,可是聞雞起舞卻美名流芳,。大公雞也因祖逖的浩然正氣而成就了家族史上耀眼的輝煌,。
2. 雞鳴狗盜
自從雞被人類馴化,就成為人們的真摯好友,。公雞司晨,,母雞獻蛋,不棄不離,,忠貞不二,。豈知在這個星球上,與任何物類交友都比與人交友容易,。人有欲望,,人有性情,欲望追求無窮,,性情變幻無常,,雞難免不受牽連,,不受委屈。往往人的行為做派,,決定了雞的身份貴賤,、行為對錯。
雞被借用,,被利用的故事很多,,孟嘗君借用的那則故事最有名氣。孟嘗君是戰(zhàn)國時期齊國人,,為人寬厚,門下聚集著三千食客,,個個都有一技之長,。當然,也不乏只會學雞鳴狗叫的人混跡其中,。別人勸他將此類小徒清除掉,,孟嘗君卻不以為然。秦昭襄王仰慕孟嘗君的才能,,請他到秦國做客,。孟嘗君感謝秦王的賞識,送上一件名貴的純白狐裘,。二人一見如故,,傾心交談,秦王更加佩服孟嘗君,,要拜他為相,。這便引起秦國大臣的嫉妒,紛紛在秦王面前貶損孟嘗君,。壞話一多,,秦王改變了看法,不僅不再重用他,,還把他軟禁起來,。如何逃命?孟嘗君聞知秦王的小妾燕妃受寵,,派人求她相助,。燕妃滿口應承,卻索要一件和秦王一樣的白狐裘,。白狐裘天下無雙,,再到何處去找?孟嘗君愁眉不展,,食客卻把白狐裘送到他的手上,。原來這位食客會學狗叫,,潛入宮中,一陣吠叫引開衛(wèi)士,,登堂入室,,順利取出白狐裘。燕妃得到寶物,,趕緊求情,,秦王放了孟嘗君。害怕秦王反悔,,孟嘗君連夜逃走,,逃到秦國邊界函谷關,夜色深沉,,城門緊鎖,,無法走脫。如果秦王得知派人追來,,那可就生少死多,,危在眉睫啊,!就在這時有只公雞高聲啼叫,,這一叫,遠遠近近的公雞隨聲附和,。守關人聽見雞叫,,以為天亮了,按照規(guī)定打開城門,。孟嘗君匆忙出關,,借助雞鳴死里逃生。
原來那領頭的雞聲并非雞叫,,而是孟嘗君的門客模仿出來的,。這件事頗能見出孟嘗君的用人之道,天下眾生,,百人百性,,百人百用。大有大的用處,,小有小的用處,,大石頭離開小石頭壘不成墻。將每個人的才能發(fā)揮出來,,才是好領導,。不知緣何,世人竟把這個故事傳播為帶有貶義的成語“雞鳴狗盜”,,雞隨之受到并不光彩的連累,。
3. 呆若木雞
雞鳴狗盜,,雞只是受到小小的連累,最大的連累是斗雞,。斗雞是非常殘酷的搏殺,,經常鮮血淋淋兩敗俱傷,實在目不忍睹,??墒鞘郎暇陀腥讼矚g挑逗公雞斗公雞,你認為目不忍睹,,他偏要先睹為快,,而且大多數(shù)人還對這樣的人沒有一丁點奈何。古代斗雞成風,,竟然還留下“呆若木雞”這則成語,。
呆若木雞出自《莊子·達生篇》,訓練斗雞的是紀渻子,,主管斗雞的是周宣王。十天后,,宣王問訓練得如何,?紀渻子答,不行,,雞還有血性傲氣,。又過十天,宣王催問,,紀渻子答,,還不行,別的雞啼叫,,此雞還有反應,。再過十天,宣王又問,,紀渻子答,,也不行,看見對手仍然氣勢洶洶,。宣王熬過十天再問,,紀渻子才說,差不多了,,別的雞叫喚,,已無反應。宣王去看,,果然這雞呆頭呆腦,,如同木頭雞一般,,可它神氣內斂,不怒而威,,別的雞看見嚇得就想溜走,。瞧瞧,好斗的人還要把雞訓練成好斗的雞,、變態(tài)的雞,,供自己取樂,何其悲哉,!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删褪怯腥瞬昏b,,而且還要變本加厲。漢代以后,,及至三國,,斗雞成為皇家和達官貴人不可缺少的娛樂活動。曹植在《斗雞篇》這么寫道:“游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主人寂無為,眾賓進樂方,。長筵坐戲客,,斗雞觀閑房……”且不說后面詩句中濺血飛紅的廝殺,僅就前頭這幾句也已清楚,,達官貴人看厭了最好的舞蹈,,聽厭了最妙的歌聲,吃飽飯沒事找事,,以斗雞尋開心,。曹魏如此,蜀漢如此,,別看后主劉禪昏庸無能,,斗雞卻高人一籌。
斗雞最出彩的,,恐怕要數(shù)唐玄宗了,。唐玄宗在皇宮附近開辟闊綽的斗雞場,供他就近玩賞,。像選嬪妃那樣,,在全國精挑細選出幾千只雞,再從禁軍中挑選出500名精明能干的“斗雞童”,,專門訓練斗雞,。這些斗雞童由年少的賈昌統(tǒng)領,,別看他年齡不大,卻因技藝超群,,頗討皇帝喜愛,。他與宮中養(yǎng)鷹、養(yǎng)狗的宦官和雜役混跡一起,,為非作歹,,欺壓百姓,被稱為“五坊小兒”,?!渡耠u童謠》嘆息:“生兒不用識文字,斗雞走馬勝讀書,。賈家小兒年十三,,富貴榮華代不如?!蔽宸恍翰粌H欺行霸市,,魚肉平民,甚至連下級官員都敢欺負,。有次竟然欺負到在翰林院寫詩作詞討唐玄宗歡心的李白頭上,,要不是武功高強的朋友陸調將他救出重圍,還不知要遭受何等皮肉之苦,。小兒狂妄可見一斑!李白在詩中無奈地記下:“我昔斗雞徒,,連延五陵豪,。邀遮相組織,呵嚇來煎熬,。君開萬叢人,,鞍馬皆辟易。告急清憲臺,,脫余北門厄,。”
煌煌開元盛世,,跌落進安史之亂的深淵,,楊貴妃的歌舞音韻難辭其咎,斗雞小兒的狂放吼喊亦難辭其咎,。然而,,無論罪孽多深,都不應向雞問責,。問責的只能是挑動斗雞的主管,,主管的良知泯滅必然造成社會的動亂,、人民的災難,無辜的雞也難免蒙難,。幸在斗雞之風遠去,,再沒有死灰復燃。
古詩詞里的“雞”
李賀“雄雞一聲天下白”的經典詩句,,不知承載了多少往事,,多少意趣!
蘇軾為西湖吟誦:淡妝濃抹總相宜,。在下因雞而暢想:激昂恬淡皆相宜,。
大凡詩人都喜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直掛云帆寫出乘風破浪的豪氣;借景抒情,,以壁立千仞寫出無欲則剛的耿直,。雞常常出現(xiàn)在案幾的墨色里,卻沒有固定的情志,,可以隨著詩人的志趣抒發(fā)多種意趣,。“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李白借雞抒發(fā)青云之志;“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王安石借雞表達堅定信念;“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陶淵明借雞描畫閑逸的心境;“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溫庭筠借雞狀寫遠離故鄉(xiāng)的悲涼;“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顏真卿借雞勉勵青少年勤學向上。
雞伴隨著人們的物質生活,,也裝點著人們的精神世界,。雞如同農耕時代的炊煙,繚繞著世人的日出日落;雞如同信息時代的網(wǎng)絡,,溝通了人們的喜怒哀樂,。風流才子唐寅以雞來題畫:“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睉騽∽趲熽P漢卿以雞來逗趣:“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各,。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從竹籬茅舍走上龍庭的朱元璋暢懷一吟也離不開雞:“雞叫一聲撅一撅”,平庸,;“雞叫兩聲撅兩撅”,,平庸;“三聲喚出扶桑日”,,脫俗,;“掃敗殘星與曉月”,超拔,!
雞活躍在國人的日子里,,活躍在國人的精神里,也活躍在國人的節(jié)日里,。嘹亮的雞鳴唱出了眾人歡天喜地的節(jié)日,,新春來了!這是廣眾的節(jié)日,,也是雞的節(jié)日,其實大年初一本是雞日,?!短接[》引《談藪》記載:天地初開,以一日作雞,,七日作人,。古人認為正月初一是雞日,初二是狗日,,初三是豬日,,初四是羊日,初五是牛日,初六是馬日,,初七才是人日,。真有意思,大年初一竟是雞日,,吉慶有余,,大吉大利,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內涵的節(jié)日,!
新春來臨,萬象更新,。來吧,,華夏兒女一起舉杯把盞,為老人賀壽,,為兒女添歲,,為闔家增福,共享雞年賜予的吉祥如意盛宴,!
(作者系山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中國文化 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