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臨近春節(jié),,眼瞅著周圍鄰居孩子脫單,家里又給他安排了個相親對象,,他卻怎么也不愿意去了,?!斑@么多條條框框,愛情本身不應該是這樣子,,如果是,,那真叫人懷疑人生,?!备吆品钙鹆肃止尽?/p>
面包與浪漫
北京某互聯網公司業(yè)務主管王曉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經過去年4次相親的磨礪,,終于在今年年初“俘獲”了愛情。
28歲的她,,早就意識到了嫁出去的緊迫性,。
“周圍閨蜜一個個都完成人生使命——結婚生子,我不能掉隊,?!?/p>
“脫單”路上,王曉謳選擇了相親,。對此她有自己的理解,,“家里安排的相親對象至少條件差不多,而且能過家庭關,;自由戀愛,,相比風險要高。綜合考慮,,相親效率更高,。”
王曉謳把一路的相親比作披荊斬棘,、“打怪升級”,。她說相親讓她遇了不同的人,看了不同的風景,,有了更多的選擇,。
“婚姻的路上,,總得尋尋覓覓,既得有愛情,,又要面包,,才會長久?!彼寡?,自己相親有兩個前置條件不可動搖:一是北京人,二是要有房,。
“我打小在北京長大,,嫁外地人家里不同意,我也覺得找個本地人,,至少能少些觀念上的沖突,。另外,房子能帶給女人安全感,?!?/p>
2016年春節(jié),王曉謳的首次相親就因為這嚴苛的條框無疾而終,。在房子問題上沒談攏,,對方希望結婚后租房生活,可是她邁不過“房子”這個坎,?!拔也幌肷碓诩亦l(xiāng)卻有漂泊的感覺?!?/p>
今年元旦,,姑婆安排的一次相親中,王曉謳終于遇到了合適的人——父母認可,、彼此喜歡,、北京戶口、名下有房,,倆人年初正式牽手,。
“她不急,我急啊”
1月15日中午剛過,,北京中山公園格言亭的一側,,已碼起了長隊。
有的家長站在公園小徑臺的階上,,面前擺著孩子的“相親簡歷”——“有車有房,、北京戶口、月薪2萬”,。仿佛一個個運作有序的集市上的攤位,。寒風料峭中,,不少家長兜里揣著孩子的“條件介紹信”,一邊走一邊張望,,遇到合適的人就上前攀談,。還有的家長推著小車張貼“紅榜”,其上掛著孩子的近照,、星座屬相,、生辰八字……
這里是北京著名的相親角。
來自北京昌平區(qū)的王大媽告訴記者,,北京戶口,、北京有房,這倆條件是相親角的“硬通貨”,。據王大媽介紹,,為孩子物色相親對象,大都往這兩個條件上靠,,家長都希望孩子結婚后在物質條件上不吃虧,。
除了“硬通貨”外,有些相親介紹上表明的價碼則五花八門——“皮膚好”,、“父母有退休金”……
王大媽說,,條件標的細,,物色起來有效率,。
“最怕遇見說什么感覺對就好的人,上次遇見一個30歲出頭的小伙子親自站街物色對象,,小伙子長相清秀,、身材高大、年入20萬,,瞬間圍上去不少人要給他介紹對象,,但一聽他要求對象能對上感覺,圍觀的人基本就散去了,?!?/p>
王大媽是來給女兒物色對象的,女兒今年36歲,。她說自己不常來,,知道周六日人多,來試試,?!八患保壹卑??!?/p>
徐大爺是相親角??汀K|城區(qū),,離得近,,每周都會來逛一圈。兒子今年35歲,,是一家知名互聯網公司的工程師,,旅美海歸,年收入30萬元,?!昂⒆訔l件好,平時忒忙,,沒時間找對象,。他比較挑剔,我也犯難,?!?/p>
徐大爺說,很多老頭老太太們都是瞎湊熱鬧,,真能成的不多,。“來這就是找個心理安慰,?!?/p>
寒風凜冽,北京當日室外溫度降至零下1攝氏度,,路上行人稀少,,但中山公園相親角氣氛熱烈,人頭攢動,,老人們有一個共同的小目標:爭取年前給孩子找個合適的對象…… 本報記者 趙航
編輯: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