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房四寶之硯的收藏
硯,別稱硯臺,、硯田,、墨池等,雖為小器,,卻透著一股大雅興,。古時為我國文房四寶之一。早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研磨器”研制顏色,、繪制圖案,至西漢時,,制硯有了顯著發(fā)展,,硯的種類增多,有石硯,、磚硯,、陶硯、銅硯,、漆硯等,。而暖硯,是古人為防止冬季墨汁冰凍而特制的一種有保溫功能的硯臺,。其始于何時尚待考,,但出土和傳世的實物揭示,唐宋時就有了暖硯,,特別在我國北方較為盛行,,現(xiàn)今所見暖硯多為明清之物。
清代紫砂“暖硯”
暖硯材質(zhì)多種多樣,,常見有歙石和松花石制成,,另有金,、銀、銅,、玉,、陶瓷等單一材料制成的,也有用合成材料制成,。暖硯造型多為方形,、圓形、鼓形等,,一般都是底座較高,,二層結(jié)構(gòu),分為水暖型與火暖型兩大類,。水暖型是在墨堂之下鑿出空腔,,注入熱水保溫,使硯面溫度升高,,可防硯中墨汁結(jié)凍,。火暖型是在硯面之下制成空腔,,引入炭火燒烤或置放油燈加熱,。但兩種方法都不完美,水暖法保溫時間難以持久,,火暖法石料經(jīng)不住長
時間燒烤,,硯面容易開裂。至清代中晚期,,江蘇宜興紫砂陶藝進入文房,,利用紫砂泥可塑性強、透氣性佳和耐高溫的特性,,制出新型的紫砂暖硯,。
筆者有幸收藏一件清代紫砂暖硯,硯體分上,、中,、下三層,由硯蓋,、硯臺,、硯座和油燈共四套件組成,全套均為原配,,品相保存完好,古樸,、雅拙,,是融實用與藝術(shù)于一體的暖硯佳品,。
此暖硯三層之間以子母口相扣相連合為一體,硯可以倒置,,底,、面如同筆洗,三層可以拆卸組合,,使用時不僅十分方便,,而且各施其能,易于攜帶和收拾保管,。此硯選用浙江宜興優(yōu)質(zhì)紫砂泥制坯,,外部不施釉,經(jīng)1100度~1200度高溫燒制而成,。紫砂色澤正宗,,質(zhì)地堅實,設計巧妙,,做工精湛,。它打破了兩層結(jié)構(gòu)和一層一面供暖保溫的傳統(tǒng)方式,實行三層結(jié)構(gòu)和兩層兩面供暖的新方法,,保溫保濕的效果極為理想,,放置書案上頗顯端莊雅趣,很受當時的文人墨客喜愛,。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文房四寶 硯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