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博古架上春意濃
大紅春聯(lián)添喜氣,,裝點(diǎn)萬家門楣新。在人造光源,、霓虹彩燈尚未出現(xiàn)時,,家家戶戶張貼剪紙春聯(lián),年味十足,。而瓷器鑒賞家關(guān)海森先生為了增添家中的節(jié)日喜氣,,近日精心挑選了幾件喜慶的瓷器陳設(shè)在博古架上,。一對清代光緒斗彩錦雞碗格外醒目,他高興地說,,自成化斗彩雞缸杯名噪一時后,,后世多有仿品,而這對錦雞斗彩碗則更具特色,,碗上描繪的錦雞,,栩栩如生,輔以牡丹,、蘭花,、柱石紋,色彩柔和自然,。說不定,,早些年這對碗曾被用作迎接雞年的年夜飯餐具呢。
乾隆粉彩齋戒牌子
清代永瑢自制斗彩畫軸頭展開圖
歲末游子歸家,,家人倚門而望,,闔家團(tuán)圓,共享團(tuán)圓,?!俺χ梗彝ヅe宴,,長幼咸集,,多作吉利語?!标P(guān)海森收藏的一對“五子嬉戲圖”琺瑯彩瓶生動展現(xiàn)了和樂融融的景象,。這對琺瑯彩瓶說來別有一番趣事。關(guān)海森先在香港購得一只觀音瓶,,幾年后途經(jīng)丹麥時又買到一只凈水瓶,。這兩只瓶子皆是頸部布滿花卉,花間填描金彩,,五個頑皮可愛的童子嬉戲玩耍,。工藝精湛,色彩艷麗,,畫工生動,,瓶上留白處墨書詩文,配以料彩印章,,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從其畫風(fēng)、落款,、繪畫風(fēng)格可推測出,,這兩只瓶出自于清晚期同一家作坊,。其中觀音瓶題詞,“庭前生瑞草,,書堂穩(wěn)相兒”,,飽含家長對小兒的期望。而整件胎質(zhì)潔凈細(xì)膩,、精巧輕盈,,重量僅有52克,堪稱琺瑯彩瓷中薄胎之最,。舊時諧音吉祥話豐富,如小兒手中之物有蓮生(笙)三吉(戟),、吉(戟)祥如意,、滿滿吉慶之意。
博古架上最為有趣的是一對題有“永瑢自制”落款兒的斗彩畫軸頭,。白釉軸頭上用青花添彩描繪,,六位身著朝服的皇子神情喜悅,手執(zhí)祥瑞器皿玩耍,、嬉戲,,筆法生動自然。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有著“五子登科”的美好寓意,,傳統(tǒng)小兒逗趣圖約定俗成只有五個小孩,,所以原本軸頭外圍畫四個小孩,頂蓋上畫一個小孩,。但因為永瑢是清乾隆皇帝的第六皇子,,所以他將自己添為第六子畫于頂蓋上。其他皇子皆頭戴玉冠,,身著華服,,而永瑢作為最小的弟弟,身量較小,,衣著簡樸,,以示對兄長的謙卑與尊重。而皇家制造比普通彩瓷器內(nèi)容更為豐富,,六位皇子手中拿的東西寓意洪福(紅蝠)齊天,、吉慶有余(魚)、平(瓶)安如意,、平安富貴,、平安福祿、年年有余,。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通過一個斗彩畫軸頭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關(guān)海森特意點(diǎn)出這組軸頭的可貴之處——在清代官窯瓷器上,,落“康熙御制”、“乾隆御制”或“嘉慶仿古”等御制款識較為常見,,而書寫“永瑢自制”等皇子人名自制款的瓷器極為罕見,。
清朝皇室新年不能囿于小家之樂,還要為天下百姓祭天地鬼神,。乾隆粉彩齋戒牌子端莊輕巧,、色彩華麗,、制作精良,正是皇帝或皇后在大典或祭祀之前行齋戒時貼身佩戴之物,。齋戒牌背書滿文,,字體周圍鵝黃地上繪五色花卉紋,,牌外廊繪桃紅色,,上下各留小孔,,用來貫穿絲帶,。此牌包含齋和戒兩部分,齋來源于齊,,需沐浴更衣,、忌吃葷,。戒主要是戒除淫邪,,不打妄語。此件藏品提醒我們喜慶之余切忌貪杯暴食,,合理節(jié)制地歡度新年,。
編輯:邢賀揚(yáng)
關(guān)鍵詞:博古架 春意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