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明清瓷畫上的佛手來歷
佛手又名香椽,、密羅柑,、王指針、佛手柑,、枸椽的變種,。佛手主要生產于我國的福建、廣東,、四川,、浙江等省,以浙江金華的佛手最為著名,。
清初佛手紋飾
清雍正時期佛手紋飾
相傳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在杭州為官時,仰慕金華佛手的芳香,,金秋來金華北山腳下觀賞佛手,,高興之余詩興大發(fā),欣然揮豪寫下兩副對聯(lián),,其中一副為“沁人詩脾,,清流環(huán)抱;香分佛果,,曲徑通幽,?!惫糯鹑A鄉(xiāng)賢詩人雪樵也這樣寫道:“蒼煙罨丘壑,綠橘種千百,;黃柑龍佳麗,,伸指或握拳,清香撲我鼻,,直欲吐龍涎?!睂鹑A佛手的色,、香、形作了生動的描繪和高度的評價,。
歷代文人騷客,,能工巧匠,均將金華佛手入詩畫,,在古代東陽木雕,、石雕、磚雕,、玉雕,、竹雕、中國畫以及明清的景德鎮(zhèn)的瓷器上屢屢出現(xiàn)佛手的影子,,來表達福壽,、吉祥、豐收喜悅之意,。具有豐富,、深厚、久遠的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本文配圖是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收集,、整理出版的《中國青花瓷紋飾圖典》花鳥卷上冊中明清兩代青花瓷上的佛手紋飾。從圖典中可以發(fā)現(xiàn),,景德鎮(zhèn)青花佛手紋飾最早出現(xiàn)在明嘉靖到萬歷年間,,一直延續(xù)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間,。從目前掌握的資料中得知,,明代佛手紋飾主要出現(xiàn)在供上層社會使用的細路青花瓷上。而清代無論官,、民二窯的瓷器上均出現(xiàn)了佛手紋飾,,到乾隆時的清宮御用之瓷上也出現(xiàn)了佛手紋飾。在古代,,佛手是達官貴人的珍品,,“四大名著”《紅樓夢》描寫探春房中將佛手與顏真卿的墨寶同列,。我國歷史上第一本武俠小說《三俠五義》的錦毛鼠白玉堂就愛喝佛手酒,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也有關于佛手的記載,。
因佛手與福手同音,,與福壽音近意連。故為吉祥物,,在明清的清花瓷上多有表現(xiàn),。
明代政權到了嘉靖一朝,由于皇帝本人好黃老之道,,長期不上朝,,經濟蕭條,政局不穩(wěn),,社會不安,,農民起義多發(fā),動搖了大明的根基,。另一方面,,統(tǒng)治階級又粉飾太平,突出表現(xiàn),,“吉祥祈?!钡膬热荨F鋵嵜恳粋€紋飾的產生就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在那種迷茫的社會,,動蕩不安的現(xiàn)況,又有誰能告知明天狀況,?歷來都是越富有的人越想保持現(xiàn)狀,,越富有的,在亂世中更加慌張,。求佛問道,,尋求可以避難的港灣。
佛手,,不光能保健,,能養(yǎng)身,而且還是能“福守”,,有神靈的祐護而備受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富有者的喜愛,,以求心靈的安寧。
佛手紋到了清代,,經過康乾盛世,,人們的物質、精神生活更加豐富多彩,老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普遍的提高,,有文化人對幸福的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福有了還要有壽。佛手“福壽”的特殊內涵,,注定被世人成為最愛,。佛手紋廣泛出現(xiàn)在宮廷用瓷、民間細路青花瓶器上,,并延伸出現(xiàn)于宮廷字畫,、民間繪畫、石雕,、木雕,、紅木筆筒、銅墨盒等載體上,,與桃子、石榴組成多福,、多子,、多壽的“三多”圖案。難怪有位外國畫家在一次畫展上被一幅來自中國的“金佛手”畫吸引,,畫中小山農莊,,夕陽西下,田地中生長著一只只金燦燦的異果,?!叭鐭o數只招財納祥的金色小手。這個外國畫家不禁呼出‘遍地黃金,,上帝之手’,。”
說佛手是“果中之仙品,,世上之奇卉”不為過,。
編輯:陳佳
關鍵詞:明清瓷畫上 佛手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