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yī)·問藥>健康識堂健康識堂
孩子行為“反常” 當心抽動癥
一向文靜的15歲男孩路路,忽然一反常態(tài),,時不時手舞足蹈,,口中發(fā)出“吭吭”聲,大聲喊叫,,有時還用臟話辱罵父母、同學和老師,有時甚至還會打人,。全家人都被折騰得受不了,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經別人提醒到醫(yī)院就診,,才知道路路患上了抽動癥。
北京東城中醫(yī)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王素梅指出,,近些年兒童抽動癥呈增多趨勢,,但還沒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如果孩子有了癥狀要及時就醫(yī),,以免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抽動癥應早識別早就診
抽動癥全名多發(fā)性抽動癥,又稱為抽動穢語綜合征,,Tourette綜合征,,是一種以慢性、波動性,、多發(fā)性運動性抽動,,伴有不自主發(fā)聲為特征的遺傳性神經精神疾病。近年來,,抽動癥的發(fā)病明顯增多,,3歲到12歲是高發(fā)期,男性明顯多于女性,。
王教授指出,,抽動癥的病因復雜,表現多樣,,醫(yī)學界迄今沒有形成統(tǒng)一認識,,認為遺傳因素、神經遞質失衡,,感染,、體質、環(huán)境等諸多方面因素,,在發(fā)育過程中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綜合征,。抽動癥癥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1、 運動性抽動癥狀,。初期多在頭部,,眨眼、擠眉,、吸鼻,、撅嘴、張口,、伸舌,、搖頭等,頸,、肩肢體抽動,,交替出現聳肩、扭頸,、握拳,、甩手,、扭腰、踢腿或四肢抽動等動作,。
2,、 發(fā)聲性抽動癥狀。大部分病人先出現運動性抽動,,繼而可出現發(fā)聲性抽動,;也有部分以運動性抽動和發(fā)聲性抽動同時起病,,清嗓子,、咳嗽、尖叫,;不斷重復,、模仿別人語言、嚴重的不自主穢語,、罵人等,。
有些患兒對自己所表現出的抽動癥狀深為苦惱,為避免別人的恥笑或家長的指責,,當出現抽動或發(fā)聲后,,迅速做另外的動作企圖掩飾,結果反而出現一些更復雜的動作,。
抽動癥的三種危害不容小覷
抽動癥是一種對孩子身心,、社交等各方面都會帶來深遠影響和危害的疾病。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如果得不到及時醫(yī)治,癥狀就會加重,,有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感知缺陷,。此類小兒抽動癥病癥表現為空間、運動及技能方面發(fā)生缺陷,,通常認為是由基底神經功能出現失調,,造成繼發(fā)性視覺空間組織能力及視覺運動技能缺陷。在學習上有學習困難的障礙,。
2,、 抽動癥發(fā)作時不自主的發(fā)聲或抽動會分散患兒注意力,嚴重者眼睛難以停留在書本上,,無法集中精力聽老師講課,,日久則影響記憶力,造成學習成績下降,、厭學等,。嚴重時甚至無法正常接受教育等情況,。
3、 抽動癥兒童常常被老師批評,,同學,、周圍小伙伴嘲笑、奚落,,容易產生自卑,,久而久之孩子變得性格孤僻,不愿與人接觸,,難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甚至對嘲笑者產生報復,、敵視心理,有的還會出現繼發(fā)性精神異常,、強迫癥,,甚至發(fā)展成品行障礙。
養(yǎng)肝護脾 中醫(yī)治療小兒抽動癥
西醫(yī)角度,,多發(fā)性抽動癥主要有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兩種,,用單純的心理行為治療效果不佳時,需要加用藥物治療,。
服用西藥的優(yōu)勢是見效比較快,,一周兩周就可以見到效果,暫時控制癥狀,。但若長期服用,,就會產生耐藥性,需加大劑量,,或多種藥物聯合使用,,副作用明顯。此外西醫(yī)治療容易反復,,對肝腎有影響,,長期服用還可能導致孩子上課睡覺,影響學習,。由此家長希望采用中醫(yī)治療的方式,。
十幾年來,王素梅所在課題組,,不僅對小兒抽動癥進行了深入的臨床觀察和實驗,,對多巴胺、谷氨酸等藥物進行了研究,,并分析對比中藥對小兒抽動癥的作用靶點,。
王素梅教授認為,,從病因病機的角度出發(fā),該病是由感受外邪,、情志,、飲食因素引起,臟腑失調,、脾虛肝亢,;風痰鼓動、流竄經絡引起的抽動,。中醫(yī)認為,,脾主四肢的肌肉,脾為土,,肝為木,。通俗地講就是,,土壤太松,,樹就長不好。因此應從肝脾論治,,扶土抑木治療小兒多發(fā)性抽動癥,。基礎好了,,抽動就會緩解,,對孩子的健康發(fā)展非常有益。目前其所在課題組的科學研究和治療方案,,在臨床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貼士
治療抽動癥家長需要做的五件事
當孩子被確診為抽動癥的時候,家長疑惑又焦慮,。治療抽動癥,,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家長作為家庭的核心成員和孩子成長的第一位老師,,對孩子的疾病恢復產生直接影響,,因此,以下事項您需要了解,。
1,、 按醫(yī)生的方案治療,盡量縮短病程,。
不要心急,,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治療,孩子的癥狀減輕后,,仍需堅持治療,。有的家長,,一看孩子見好就停藥,擔心傷肝傷腎,,有毒副作用,,就擅自減量或停藥。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孩子病情容易反復,,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實際上,,作為臨床經驗豐富的醫(yī)生首先要保證孩子的用藥安全,,其次才是有效。為了去除家長的憂慮,,孩子吃藥2-3個月,,王教授會根據病情不同,給孩子查肝腎功能,,血尿便是否正常,,防患于未然,保證用藥安全,,在醫(yī)生的指導下減量直至停藥,。
2、 日常注意預防孩子呼吸道感染,。
相關研究顯示,,孩子感染鏈球菌之后,既可以使得抽動癥發(fā)生,,也可使抽動癥加重,。因此,一定要避免孩子呼吸道感染,。一旦有了問題發(fā)生,,家長要及時和醫(yī)生溝通,這樣,,孩子的病才能夠得到很好的治療,。
3、 家長要理解孩子,,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過于嚴格。
有的家長一見孩子發(fā)作,,就會責罵:你怎么又動了,?你怎么又眨眼了?怎么不控制點兒?其實孩子也不愿意這樣,,家長要理解孩子,,幫助孩子克服這些問題。注意態(tài)度要友善,、平和,,不可打罵責怪,以免患兒精神高度緊張,,不自主動作頻繁出現,,孩子慢慢變得自卑膽小,不利于病癥的治療,。
4,、 家長應營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減少或避免使用電子產品,。
不少家長都有這樣的體驗,,孩子一玩電腦,癥狀就會加重,。所以,,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重要。多帶孩子戶外活動,、旅游,,消除孩子緊張感及恐懼感,使患兒在平靜和自信氣氛中生活,。當病癥發(fā)作時,及時鼓勵,,不要給予過多的關注,,以免增強孩子的緊張情緒。
5,、 注意孩子飲食起居,。
海參魷魚等肥甘厚味和特別滋養(yǎng)的食物,膨化食品,、碳酸飲料等各類小食品,,往往都能夠加重孩子病情,盡量減少食用,。(記者 楊可 祝鳳嵐)
編輯:趙彥
關鍵詞:孩子行為反常 抽動癥 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