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臨海洪頤煊故居 為何只剩斷壁殘垣
在臨海老城區(qū),特別是紫陽街附近,,名人故居并不少見,,其中大部分都成了旅游景點,,供往來游客觀瞻,。然而記者近日了解到,,位于巾山公園腳下的洪頤煊故居,,雖也是臨海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卻剩下一半的斷壁殘垣,,不僅不符名人故居的稱呼,,甚至如今仍生活在老宅的洪氏后裔,也擔心著老屋的安全,。
故居主人洪頤煊,,是清代著名藏書家
洪頤煊何許人也?可能對年輕人來說并無多少印象,,但在文人學者眼中,,洪頤煊可不簡單,他是清朝著名學者,、藏書家,、文物收藏家。
記者在網上搜索到的資料顯示,,洪頤煊為嘉慶六年(1801)拔貢生,,官直隸州州判、廣東新興知縣,、羅定州同,,與兄洪坤煊、弟洪震煊并稱“三洪”,,留存著作多卷,。
在洪頤煊任廣東省羅定州州判、新興縣知縣期間,,開始致力于藏書,。據(jù)網上資料記載,洪頤煊在廣東“稍稍購集,廣東風氣醇樸,,市上時多舊書,,而收藏人少,價值亦不甚昂,,予歷年既久,,因得積有卷冊”。
晚年回故里后,,洪頤煊又致力于藏書事業(yè),,“多方購求,漸臻富有”,。于是,,洪頤煊在他的舊居建筑了“小停云山館”?!靶⊥T粕金^”是浙江著名的藏書樓,、臨海文物保護單位,在今天臨海市區(qū)巾子山北麓旌賢坊,,俗稱“芝麻園”,。
外面破敗、里頭殘缺,,名人故居現(xiàn)狀凄涼
翻閱過洪頤煊的歷史,,昨天下午,記者循著小巷踏入現(xiàn)實,,找到了位于臨海老城區(qū)三井巷25號的洪頤煊故居,。
“洪家里?喏,!就在那邊老臺門進去便是,。”
附近老居民口中的“洪家里”即是洪頤煊故居,,這是個老式四合院,,背靠巾山,臺門朝北,,門口立一塊石碑,,書寫著它臨海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身份,臺門雖雕梁畫柱,,卻掩不住破敗,。
走進臺門,眼前是一條通道,,翹首恰望見巾山古塔,。通道盡頭左轉又現(xiàn)一道臺門,再進去,,才是四合院的主體部分,。
如果說院外還只讓人感受到洪頤煊故居的沒落和破敗,那么院里頭所看到的,,就只能用斷壁殘垣來形容了,。西側幾間老屋還算囫圇,墻上用油毛氈打著補丁,,東側的大半屋子已只剩下一副框架,,屋頂?shù)臋M梁豎櫞孤零零地架著,其中一間上百平方米的老屋已拆成一塊平地,。
如果不是院子里掛著晾曬的衣物和仍在轉動的電表,,告訴游客這兒還有人居住,老宅幾乎給人一種已被荒廢的印象,。
流傳百年,,洪家老屋部分已屬公家
在老屋東北角一間屋子里,記者找到了仍住在這兒的居民金美靜,,他們家是如今仍“留守”在老院子里的五戶人家之一,。金美靜告訴記者,五戶人家里頭,,有三戶是洪頤煊的子孫后代,,她的丈夫洪方勇,算起來是洪家的第七代子孫,。
關于老屋的歷史,,金美靜給記者捋了一捋。
先輩洪頤煊在臨海建的這處老宅,,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當時洪家在臨海也算大戶人家,后來子孫繁衍,,包括洪方勇在內的幾家,,如今仍住在院里幾間老屋內;而眼前倒塌拆除的東側幾間屋子,,因洪家族人外遷,,賣給了外姓居民,此后買主又將房子并入一家國營工廠,。此后,,這幾間老屋輾轉到了古保委的名下,也就是說,,洪頤煊故居一部分是居民的,,一部分是公家的。
拆除一半的老屋,安全問題讓住戶們擔心
東側幾間老屋是何時倒塌的呢,?金美靜回憶,,大概是2016年三四月份,一場大雨將老屋屋頂掀了不少,,住戶們考慮到安全問題,,向古保委反映此事。古保委工作人員到現(xiàn)場考察之后,,聯(lián)系施工人員將公家部分的老屋屋頂和墻體基本拆除,,并于6月份清除了建筑垃圾。
但是自此之后,,拆除的老屋廢墟就一直維持著原樣,。記者看到,眼前墻上隨風亂飄的尼龍布條,,就是去年居民為了擋風遮雨糊在墻上的,,經過大半年的風吹日曬,早已腐蝕風化,。
更讓住戶們擔心的,,是老屋中堂的空架子,因為橫梁和木櫞都還架在頭頂,,兩端的榫頭都已經腐爛蛀空,,但是平時經常有人在中堂底下穿行。
“萬一人走在下面時倒下來,,那就闖禍了,。”金美靜說:“如今住戶們的愿望,,就是老屋能盡快修復,,一來能和文保單位的身份相稱,二來也能讓住戶們安心生活,,不再提心吊膽,。”
修復方案“修舊如舊”,,預算審核后可開工
記者采訪得知,,實際上洪頤煊故居住戶們擔心的,也是主管部門正在考慮并著手在做的事,,由古保委委托臨海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對洪頤煊故居進行修復。
臨海旅游發(fā)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修復洪頤煊故居,,公司邀請了有資質的古建設計院,,按照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進行規(guī)劃設計,因該古保單位目前的現(xiàn)狀是公家和私人財產結合,,經過和住戶協(xié)商,,維修經費或由雙方各支付一定比例。目前修復方案的預算已經做好,,等財政部門審核通過后,,近階段即可開工修復,。
而對于洪頤煊故居的修復工作,,臨海市文保所副所長彭連生也給了一些建議。他告訴記者,,洪頤煊故居的原先的匾額“小停云山館”為清朝的浙江巡撫阮元所題,,雖然原物已遭破壞,但阮元的墨跡還留存在臨海市博物館內,?!昂轭U煊故居修復之日,希望能復制一塊‘小停云山館’的匾額,,讓游人知道該古跡的歷史傳承,。”彭連生說,。
編輯:陳佳
關鍵詞:臨海洪頤煊故居 為何只剩 斷壁殘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