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瓷器收藏有日漸升溫趨勢 小心陷入碎瓷收藏誤區(qū)
如今,,瓷器收藏有日漸升溫的趨勢,,就連瓷片也成為眾多藏家爭相收集珍藏的對象,。收藏瓷片,閑時欣賞把玩,,可以提高古瓷器鑒賞力。然而,,如果不小心陷入了碎瓷收藏誤區(qū),,盲目收藏,非但不能提高能力,,還會造成混亂,。
收藏瓷片需要警惕幾大誤區(qū):
第一,,不分好壞,一概扛回家中,。有的藏友不辭辛苦到工地撿拾瓷片,,只要是老的,不分好壞,,一概收入囊中,。作為一般的陶瓷愛好者和普通藏者,如果貪圖便宜,,認為凡殘必收,,什么瓷片都收藏,那就是誤入歧途了,。
實際上,,初涉古瓷片的收藏者應(yīng)該了解一些市場規(guī)律:從年代上看,各個年代的精品如宋代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元青花,清三代官窯升值潛力較 大,。晚清,、民國新粉彩、淺絳彩中的一些有名頭作品的瓷片也頗具升值潛力,。從器型上看,,一般情況下,觀賞器瓷片的價值要高于生活器的價值,;那些數(shù)量上相對 少,、制作上相對精、器形上相對異的瓷片,,在收藏市場更受青睞,。同時,要盡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所謂有“天”有“地”的(帶口沿和底足的),,信息量 大,研究價值相對高,。
第二,,過分依賴瓷片的借鑒功用。有些人認為“瓷片無假貨”,把瓷片當作鑒定古瓷的唯一“標本”,,這里也容易走入一個誤區(qū),。目前市場上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多 假瓷片,在一些古玩市場上,,由于人們對瓷片的警惕性較低,,所以總有人在兜售假冒的古瓷片,也常有藏友不小心上當,。古瓷鑒定是一項建立在綜合信息判斷上的科 學,,瓷片僅僅是一個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斷標準,。明,、清民窯瓷片多是一些碗、盤碎片,,研究青花繪畫風格尚可,,依賴它們來鑒定實物,實在不可取,。
第三,,盲目攀比和貪大求全。由于人們很難有機會見到真品,,所以不易辨識,,容易上當,又由于假冒的是名窯名品,,要價高,,“打眼”一次也是令人十分懊惱 的。因此收藏古瓷片也要小心謹慎,,不可大意。初涉這一領(lǐng)域的陶瓷收藏者,,在收藏中不要盲目攀比和貪大求全,,要量力而行,最好是根據(jù)自己的愛好進行專題收 藏,。要從一般到中檔再到高,、精、尖,,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消化,最好不要有空白和跳躍,。
第四,,過于看重瓷片市場價值。盡管瓷片已經(jīng)成為一項獨特的收藏品,且具有一定的利潤空間,,但大幅增值前景不大,,瓷片收藏市場目前還處于有價無市的狀態(tài);同時,,與整器相比,,瓷片收藏仍然是僅限于一定范圍,瓷片還沒有完全進入市場,,如藝術(shù)品拍賣會上就很難見到古瓷片上拍,。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普通收藏者或剛?cè)腴T的新手而言,,不要急于追求收藏全朝代的瓷片,,因為這樣既浪費精力又耗費金錢。收藏者最好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把接觸和欣賞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將其視為自己學習的資料與鑒定的輔助工具,投資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切忌賭博和投機取巧,。
古瓷片也要做中長期投資。收藏者適度地“養(yǎng)一養(yǎng)”“捂一捂”可以獲得更高的市場價值,。另外,,打“地區(qū)差”也是一種有效的購藏手段。由于審美觀念,、購買力和消費水平的差異,,同一種古瓷片在不同地區(qū)的市場價格是不同的。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瓷器收藏 有日漸升溫趨勢 小心陷入 碎瓷收藏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