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英媒稱港人臨終仍牽掛房價:忌諱親人在家離世
英媒稱香港人臨終仍要牽掛房價:不愿親人在家離世
責任編輯:朱方雨
核心提示:香港人日夜忙碌,,卻少有時間思索人生,,而最荒謬的莫過于香港人臨終仍為樓價牽掛,。香港樓價高企,,兇宅便大打折扣,,對房價敏銳的香港人很多不想家里有人死亡,。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道 英媒稱,,人生幾何,,活得從容,,死也應安然而去,。但香港人日夜忙碌,卻少有時間思索人生,,而最荒謬的莫過于香港人臨終仍為樓價牽掛,。
香港死亡質量低
據(jù)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4日報道,香港是全球知名經濟繁榮的大城市,,香港人全球壽命最長,,但死亡質量低,,臨終關懷不足,欠缺尊嚴與寧定,。據(jù)《經濟學人》調查,,2015年,臺灣地區(qū)死亡質量指數(shù)在全球排名第6居亞洲之首,,香港排名第22,。相比之下,英國人雖壽命不如香港人,,但死亡素質全球第一,,臨終病人可獲政府支付護理人員上門照顧。
報道稱,,香港地區(qū)人口趨向老齡化,,是亞洲繼日本之后最為老齡化的社會。香港16%是年屆65歲老人,,到2029年26%是老人,,人口老齡化正是香港各界討論的焦點。如何令老人活得健康快活,?其實,,怎樣讓港人死得安寧也應是一個課題。
老人難以“安心,、自然”去世
團結香港基金高級研究員黎可欣認為,,應推行“醫(yī)社合一”使社會跟醫(yī)療界緊密合作,還要做好寧養(yǎng)服務,、臨終安排,讓老人活得精彩,,安享“盛齡”,。但可惜的是,當前香港生命教育不足,,即使醫(yī)社合作也未必能讓老人安心而去,。“現(xiàn)時養(yǎng)老院多向病人解釋有關‘終止無效治療’協(xié)議,,即臨終彌留之際不用急救,。但即使病人已簽署,當有老人瀕臨死亡時,,我們喚來相熟醫(yī)院派出醫(yī)護車前來,,其醫(yī)護人員按職責仍為臨終老人做心肺復蘇,令死者難以自然去世,?!崩夏陮W顧問護師鄭寶寶稱,,養(yǎng)老院與鄰近醫(yī)院是有合作的,但需要努力磨合一下,。
“部分救護員救人心切,,替老人急救時仍用力去搓,真有可能把肋骨搓斷,,死前要痛苦一番,,”另一位社工說。據(jù)外國法例,,當老人簽署了相關協(xié)議,,救護員便會遵守規(guī)定,令臨終病人無須承受不必要的折騰,。
報道稱,,香港實施“終止無效治療”及“病人拒絕治療”是合法的。前者是病人考慮到治療未能達致醫(yī)療上效果或目的,,采取放棄或終止治療,,比如老人明知癌癥末期,事先聲明昏迷時不要進行心肺復蘇,。后者是病人在神智清醒之下了解病情及治療建議后,,自己做主拒絕接受有效或無效的治療,譬如病人拒絕醫(yī)生建議切去可能枯死的足部,。
所謂安樂死,,是指對無法救治的病人蓄意及直接使用藥物,使其無痛苦地離世,。香港并沒有“安樂死”,,這有別于上述兩種方法。于是,,有些患了絕癥港人飛到歐洲尋求安樂死,,目前歐洲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以及部分美國的州可以執(zhí)行安樂死,。
港人忌諱親人家中去世
報道稱,香港樓價高企,,但兇宅便大打折扣,,對房價敏銳的香港人很多不想家里有人死亡。香港老年學會注冊社工秦嘉明說:“即使老人家想死在家中,,但顧慮到子女不愿意,,寧可到醫(yī)院臨終?!?/p>
報道稱,,大部分國家并不忌諱在家中死亡,,日本有四分之一死者在家中去世,更有禮儀師上門為之祝福,。其實兩腿一伸,,多少財富也是徒然,但香港人生命瀕臨終止,,仍要顧慮樓價升跌,。此外,除非病人在死前兩星期內經醫(yī)生上門診斷,,否則,,在家中去世的老人需要由警方按程序進行刑事調查以排除他殺,死者尸體有可能要遭受解剖,,這樣一來,,家屬在悲傷之際,又要忙于力爭豁免剖尸,。
殯葬服務良莠不齊
報道稱,,在香港,生死教育缺乏,。很多普通市民醫(yī)護就診常識不足,,一旦親友患了重病,不知求診門路,,倍感悲傷又彷徨,。此外,港人忌諱殯儀,,殯葬服務良莠不齊,。親友離世會令人大失所措。
報道稱,,香港貧富懸殊,,窮困生存者活得悲涼,但臨終者不論貧富死得都未必安然,。香港雖是繁榮璀璨的活力之都,但避不開人人皆有一死,,香港人或應重視建立死亡觀,。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房價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