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孫中山留在上海的身影和足跡
武昌起義前,,孫中山曾十余次來到黃浦江畔。1911年12月至1924年11月,,他與上海結緣更深,,在滬先后有過寓所三處,并以此為戰(zhàn)斗陣地,,開展了一系列重要活動,。今年11月12日是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的紀念日,讓我們追尋先賢留存在我們這個城市的足跡,,紀念這位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
1922年11月,,孫中山和宋慶齡在滬合影
第一處行館:對近代政局產生影響
1911年12月25日早晨,孫中山從海外乘英國郵輪“狄凡哈”號經香港駛抵吳淞口,。在薄霧細雨中,,滬軍都督陳其美派出的軍艦“建威”號進行護航; 黃宗仰等在一艘懸掛兩面革命軍旗幟的專用汽艇上,,前往迎接,。當身穿黑色西裝的孫中山面帶微笑,在黃浦江海關碼頭(今漢口路外灘)登岸時,,天空晴好,,恭候這位辛亥革命領袖的各界人士爆發(fā)出了熱烈的歡呼聲。
隨即,,孫中山乘牌號為“176”的汽車去靜安寺路(今南京西路)愛儷園(今上海展覽中心一帶),,接見同盟會骨干和相關人士; 午后,,他又赴愛文義路(今北京西路)100號伍宅,,與滬軍都督府外交總長伍廷芳等會晤,了解南北和談情況,。
傍晚,,孫中山入住滬軍都督府安排的寶昌路408號(今淮海中路650弄3號)。這里原屬法國人屠榭之產業(yè),,是一幢法國式的三層花園洋房,,坐北朝南,每層有拱門式結構的房間八個,都帶內陽臺,;外立面為磚墻,,深灰色相嵌著暗紅色; 前院和左右兩側都是碧綠的草坪,,旁邊種植小梧桐樹,,圍著竹籬笆。
孫中山在行館時,,為了籌建“主持對內對外大計”的政府,,他頻頻約見軍政要員和社會名流。12月26日和27日的晚上,,孫中山兩次舉行同盟會最高干部會議,,討論組織臨時政府的方案;會上,,針對有人主張內閣負責制,,孫中山嚴肅地指出:“內閣制乃平時不使元首當政治之沖,故以總理對國會負責,,斷非此非常時代所宜,。吾人不能對于唯一置信推舉之人,而復設防制之法度,。余亦不肯徇諸人之意見,,自居于神圣贅疣,以誤革命之大計,?!?2月30日,孫中山又主持召開同盟會本部臨時會議,,修訂同盟會暫行章程,,發(fā)表宣言批評“革命軍興,革命黨消”的言論,;這天,,他還接見新成立的以“研究廣義的社會主義”為宗旨的中國社會黨負責人,暢談革命主張和社會主義,,宣布“余實完全社會主義家也”,,表示自己“竭力贊成”社會主義,號召“廣為鼓吹,,使其理論普及全國人心目中”,。
孫中山在行館時,為了鼓舞民眾,,他屢屢接受新聞媒體采訪,。在接受上?!睹窳蟆酚浾卟稍L時,他語重心長地說:“今日非我同人持一真精神,、真力量以與此困難戰(zhàn),,則過去之辛勞將歸于無效?!睌等蘸?,又應請為這份由同盟會元老于右任創(chuàng)辦的報紙寫下“戮力同心”的題詞,并手書“‘Unity’is our watch word”的英文題詞,,希望革命黨人始終團結一致。當上海英文報紙《大陸報》記者問及是否從海外攜來“巨款”,,他明確回答:“我未攜金錢來,,所攜來者革命之精神耳!”上海法文報紙《中法新匯報》總編輯莫耐斯梯埃采訪后,,在發(fā)表的《孫中山采訪記》中提到:“大院四周停了數輛轎車和‘西克?!嚒N覀兞⒓粗?,屋內有許多來訪者,。出示名片后,我們便被引到一間由餐廳臨時改為辦公室的屋子”,,“孫中山一陣風似地走進來,,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我們立即認出了他,。還是像我們多次在照片上見到的那樣,,他的臉龐充滿了智慧和力量。初次接觸,,乍一看來,,他是謹慎的,但目光深邃,,炯炯有神,,上唇蓄著細而密的小胡子”,“我們立即表示了對革命成功的祝賀……又問:您對所建立的共和體制有明確方向了嗎,?孫答:我個人贊同汲取美利堅合眾國和法蘭西共和國的各自長處,,選擇一種間于兩者的共和體制”。
在六天里,,孫中山起早摸黑非常忙碌,,幾乎沒有空閑,所以報紙稱他是“一刻千金”,。據相關史料記載,,上海工商界為了支持新政體,,慷慨資助了七百萬兩白銀。
1912年元旦,,孫中山離開行館,,在數千人的歡送下,從上海北站乘專車赴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4月1日,,孫中山卸去臨時大總統職務,旋返上海,。4月19日,,上海《民立報》報道:日前孫中山“由中西紳商公請至寶昌路四百零八號洋房內”,,出席了歡迎會,。
經歷百年風霜的孫中山行館舊址,相繼做過啟秀女中,、上海第十二女中,、淮海中路小學的校舍。現在,,它基本保持原來的面貌,,雕梁畫棟依然清晰,顯示出不一般的氣勢,??梢哉f,這幢房屋是醞釀籌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政府的地方,,它曾對近代政局產生影響,,具有特殊的歷史意義。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孫中山 上海 身影 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