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無感,!公共藝術淪為“城市插花”
頻辦展覽,、頻現(xiàn)城市生活,卻遭“沒法看”的吐槽
借用一下 漫畫王鵬
上周末,首屆公共藝術與城市設計國際高峰論壇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行,。荷蘭人弗洛倫泰因·霍夫曼走上講臺時,,收獲了遠超其他嘉賓的掌聲與尖叫,。自從3年前他的大型裝置“大黃鴨”從香港維多利亞港“游”進北京頤和園,,他在中國俘獲了太多擁躉,儼然成了公共藝術的代言人,。
的確,,“大黃鴨”之后,公共藝術越來越成為熱詞,。以公共藝術名義推出的展覽成倍增長,;有些原本只適合在室內(nèi)展陳的藝術形式,也堂而皇之“躥”到了大街上,。不過,,浮華背后,,公共藝術的前途,,似乎越來越令人擔憂。
尷尬
打著藝術旗號的垃圾堆
剛剛結束的798藝術節(jié),,推出了名為“游樂園”的公共藝術邀請展,,試圖以公共雕塑介入公眾對藝術的感知??墒屡c愿違,,游客紛紛吐槽“無感”。藝術區(qū)大門口一件以“航天”為題的裝置,倒是緊扣神舟飛船上天的熱點話題,,只是用一大堆混凝土和幾大塊金屬件組合出一個“四不像”,,實在讓人猜不透作者的心思。一位母親連連把湊過去的孩子往外拽,,生怕金屬表面的銹跡弄臟了孩子的衣服。而那些擺放在社區(qū)的雕塑境況更慘,由于過于抽象,,又無說明,,沒人看得明白,甚至淪為晾曬衣物的工具,。
一場旨在打造都市藝術空間的具象藝術展,,正在北京SKP購物藝術中心舉行。雖然名為“公共藝術”,,展品卻很難吸引路過的人們駐足,。在展廳中央的群羊雕塑周圍,擺著好幾只紅色高跟鞋,,讓人頗為費解:是田園牧歌,,還是反思消費?
有人做過估算,,近3年國內(nèi)主打公共藝術的展覽數(shù)量幾乎翻了一倍,。今年是公共藝術增速最快的一年,大型藝博會“藝術北京”辟出了專門的公共藝術展區(qū),,而闖入社區(qū)和商場的公共藝術更是比比皆是,,諸如“‘別處即此處’中法大型裝置藝術巡展”“新絲路、新起點——首屆‘金烏之夢’國際戶外雕塑展”“中國姿態(tài)——第四屆中國雕塑大展”等,?!皫缀踹~開腳就能遇見公共藝術??上У氖?,能引發(fā)大眾關注的太少?!彼囆g評論學者奚耀藝說,。
中國建筑協(xié)會名譽理事長宋春華的批評更直接:“不少公共藝術品位粗鄙,不是不耐看的問題,,而是不好看,,甚至是不能看?!痹谒磥?,盡管公共藝術興起,但像樣的作品還是難得一見。有的居民小區(qū)想增添藝術氣息,,只是隨意擺放幾件雕塑了事,,完全不考慮其與四周環(huán)境的融合度以及居民的接受度?!叭缃癯鞘欣锍松罾?、建筑垃圾,又多了一個打著藝術旗號的垃圾堆,?!彼f。
探因
缺乏互動且過度商業(yè)
公共藝術不招人喜歡,,緣于不走心,。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冰,目前正在為紐約曼哈頓的一個小廣場做公共藝術設計,。他透露,,為了這個項目光是走進社區(qū)與居民做交流就花了4年時間?!白屩苓吷鐓^(qū)的居民反復來看,,看他們到底能不能看懂這個東西,然后投票決定是否選用,?!痹谒磥恚@種工作方法固然繁瑣,,但也有一定必要性,,“東西往那兒一放,就是永久性的,,而咱們的東西看兩年就厭煩了,。”
徐冰認為,,國內(nèi)很多公共藝術與周邊區(qū)域的歷史文化沒有關聯(lián),,“它們占據(jù)著非常可貴的公共空間,,但缺少一個可以放置的理由,。”他認為,,一件毫無藝術價值又缺乏互動的公共藝術作品,,對周邊居民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不少人對3年前來到中國的“大黃鴨”還記憶猶新,,因為它帶給人們的是愉悅。盡管對自己的作品屢被山寨很不滿,弗洛倫泰因·霍夫曼還是很得意,,自己一手打造的這只巨型鴨子帶動了人們對公共藝術的興致,,“展示公共藝術作品的過程中,我總是會使用各種可能產(chǎn)生互動的方式,,因為公眾既是參觀者,,也是評判者?!边@位如今廣受追捧的公共藝術家,,還大方介紹自己的成功之道,“在現(xiàn)場進行建造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工作方式,,包括就地選材,,邊制作邊與當?shù)厝私涣鳌_@樣才有互動,?!?/p>
撇開國內(nèi)公共藝術互動性不足的問題,其過度商業(yè)化也不容小覷,,徐冰就認為視覺污染背后有經(jīng)濟驅使的因素,。他解釋說,之所以不少城市會出現(xiàn)那些“過度設計”的建筑,,是因為甲方要花一筆錢讓他們的建筑比周邊其他建筑更能吸引眼球,,而設計師為了表明甲方?jīng)]有白花這筆設計費,設計時一定要顯示出強烈的設計痕跡,?!捌鋵嵳嬲玫墓菜囆g,是不露設計痕跡的,?!毙毂f。
前途
城市規(guī)劃應提前介入
早些年曾擔任住建部副部長的宋春華說,,現(xiàn)在經(jīng)常是待到廣場快竣工了,,道路要通車了,才想到偌大的公共空間里還需要添一座雕塑,,“一定得改變這種把公共藝術當作‘插花’來做的方式,,不能以為簡單地往現(xiàn)有的花瓶里插一枝花就算完事?!?/p>
國家新型城鎮(zhèn)化試點評估督察組執(zhí)行組長陳喆也見過很多這類本末倒置的案例,,他認為,“公共藝術在未來的城市建設,、城市規(guī)劃中應該提前介入,,而不是簡單地看作是在城市中植入某類符號,,這才是治本之策?!?/p>
不過即便有了各方態(tài)度,,還需要實實在在的資金支持。一位參與北京多個社區(qū)公共項目的資深設計師透露,,他不止一次遭遇“做到一半,,沒錢了”。身為同行的臺灣高雄師范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長吳瑪莉介紹經(jīng)驗說,,她所在的城市有明文規(guī)定,,所有的公共建筑一定要有1%的預算作為公共藝術的設置,“即便一些公共工程規(guī)模很小,,不足以邀請藝術家做藝術品,,他們也可以把錢捐到基金里面,由所在城市統(tǒng)籌應用,?!?/p>
國內(nèi)公共藝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中介紹說,世界上很多國家,、城市都制定了公共藝術百分比法案,,是因為公共藝術不僅能提升城市的美譽度,還能培養(yǎng)人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記者 陳濤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展覽 城市生活 公共藝術 城市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