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民國時故宮文物南遷:耗時1年打包 護衛(wèi)騎兵隨車跑
秦嶺,,陷泥濘,,落激流,,遇轟炸……
民國二十年(1931)九月十八日,,日本關(guān)東軍突襲沈陽北大營;翌年進攻熱河,,窺伺華北;1933年攻陷山海關(guān),。形勢告急,,中國故宮博物院決定將館藏精品轉(zhuǎn)移,,以避戰(zhàn)火浩劫,。此后10多年,,故宮的大批珍品文物在南下、西遷的大轉(zhuǎn)移途中,歷經(jīng)了上萬公里的漫漫長途,,遇到接踵而至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
工作人員整理古籍
故宮南路“遷徙”負責(zé)人莊尚嚴的兒子莊靈先生的評價不無道理,說它是世界文物搬遷史上的奇跡,,絕不為過,。
耗時一年整理包裝南遷文物
1932年秋,故宮人開始對轉(zhuǎn)移文物的挑選,,最終選定的珍品包括書畫近9000幅,,瓷器2.7萬余件,銅器,、銅鏡,、銅印2600余件,還有《四庫全書》等各種文獻,。
以故宮轉(zhuǎn)移為題材的回憶錄《承載》的作者章劍華介紹說,,“當時,故宮人光打包就花了大半年時間,,一共打出13427箱,。每件文物的包裝至少有4層:紙、棉花,、稻草,、木箱,有時候外面還套上個大鐵箱,。這一步驟保證了運輸途中不論翻車,、進水,損失都微乎其微,?!?/p>
章劍華說,如此精密的打包工程,,主要出自故宮人自己的摸索和試驗,。“由于不放心,,1.3萬多箱文物,,幾乎都是由故宮里的文物專家、老職工,,包括當時的領(lǐng)導(dǎo)親自動手,,每一件、每一箱都非常嚴密,?!?/p>
待故宮人經(jīng)過反復(fù)地空中落下試驗、確認無誤后,才在箱子外面打上當時政府和北平故宮博物院的封條,,封條上記載著封存的年月,。
就這樣,從挑選“南遷品”到如此耗時地包裝完成,,故宮人共花了近一年時間,。
沿途護衛(wèi)騎兵跟著火車猛跑
央視大型紀錄片《故宮》還原了當時文物離京的情景:1933年2月5日晚間,北平全城戒嚴,,故宮博物院的13491箱文物從神武門廣場出發(fā),,由幾十輛板車輪流運往火車站。軍隊全城護送,,沿途軍警林立,,板車在熟悉的街道上行駛,街上空無一人,,除了車子疾馳的轆轆聲之外,聽不到一點別的聲音……
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在《故宮文物南遷及其意義》中介紹:這批浩大的故宮文物運出北平后,,每節(jié)車廂都有軍警,,火車經(jīng)過的每個分段,地方都會派出軍力;一些路段還設(shè)有騎兵,,沿路跟著火車跑,。
隨5批文物一同離開北平、走完全程“南遷”路的,,還有20位故宮人,。包括馬衡、莊尚嚴,、那志良等近10位故宮專家,,還有一大批工人、眷屬,。
1933年2月和3月,,當文物通過鐵路運至南方后,專家組臨時決定,,先把裝書畫的箱子運到上海保存,。在上海,文物被放在相對安全的外國租界的兩個庫房里,,每個庫房都有法國或英國警察輔以中國便衣守衛(wèi),。來自北平的三個博物館——國立中央博物館、歷史博物館,、故宮博物院的官方書籍和文件,,直接被送往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
外展歸來形勢險惡急需入川
1932年年末,正當故宮工作人員專注于文物南遷的時候,,幾位英國收藏家開始籌劃在倫敦舉辦一次大型的中國藝術(shù)展覽,。1934年,中國教育部同意了在倫敦舉辦中國藝術(shù)國際展覽的提議,,并成立專門的審查委員會,,挑出最好的藝術(shù)品供英方選用。
倫敦中國藝術(shù)品展是中國珍寶第一次在國外大規(guī)模的展出,,這次展覽在其他國家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曾著文透露,1936年4月8日,,出展的80箱文物從倫敦安全返回中國,。這時,一場大災(zāi)難正在中華大地上蔓延,,迫使這些珍寶不得不再次轉(zhuǎn)移,。于是,故宮管理委員會通過了一個方案,,即分三路將文物(和政府一起)向西轉(zhuǎn)移到重慶和四川地區(qū),。
三批南遷文物歷險記
故宮文物南遷入川,是在兵荒馬亂的條件下進行的,,途中遭遇了大雪封山,、汽車翻覆、船只遇難,、敵機轟炸等種種險情,,但整個過程中文物幾乎沒有損傷毀壞,也沒有遺失盜搶,,令人嘆為觀止,。
第一批存文物圖書館被炸飛
1937年8月14日,曾經(jīng)運往倫敦展出的那80只鐵箱子,,成了第一批被運出南京的文物中的一部分,,這時還是在南京大屠殺發(fā)生之前,這批文物勉強逃過了被毀的命運,。
第一批運出的文物沿長江水路到達漢口(武漢附近),,然后用火車運到長沙。幾個月內(nèi),,長沙也危險了,,這些箱子又經(jīng)廣西運至貴州——不久,長沙原來存放這些箱子的圖書館就被一顆炸彈夷為平地,。
一年后,,這批文物被運到了貴州安順附近的一個隱蔽的山洞里,。在這里,此批文物度過了1938年到1947年間的漫長歲月,。
“每到一地都是千難萬險,。我還記得在去貴州的路上,烏江上有一座橋,,下面是湍急的河流,,中間是竹子與木板釘起來的橋,過橋時所有的人都要下車,,讓車慢慢開過去,,我們跟在后面,小心翼翼走過去,?!碑斈曛鞒止蕦m文物南遷工作的莊尚嚴之子莊靈,在央視紀錄片《故宮》里如是說,。
第二批裝箱船被水沖到下游
同年11月初,,第二批文物也在準備遷移。博物院的工作人員夜以繼日地工作著:裝箱,、裝車,、把9369個箱子運至碼頭。這一大批文物在11月20日至12月8日之間離開南京,,幾天后,南京被攻陷,。12月10日,,9369箱文物通過輪船經(jīng)長江被運至漢口;一天后,漢口的孔廟(文物箱件曾在這里存放)被炸毀了,。箱件繼續(xù)遷移,,3月份到了宜昌。
文物不得不在宜昌停留幾個月等待河水上漲,。到了秋天,,文物繼續(xù)轉(zhuǎn)移,穿過險惡的長江三峽到達戰(zhàn)時首都重慶,。隨后重慶也陷入危機,。1939年春,這些國寶箱件又被裝上小木船再次遷移,,部分船只由纖夫用纜繩拉著在急流中前進,,目的地是四川樂山的安谷鄉(xiāng)。
樂山地方志記載,,當時還發(fā)生了一個意外事故,,有一根纖繩斷了,,船體失去控制,裝滿國寶箱件的船只連同船里的工作人員一直被水沖到下游,,慶幸的是并沒有太大的損失,。這些文物箱件,是由搬運工扛著走完去往樂山的最后一段路程的,。
第三批剛到成都又奉命去峨眉
第三批文物從南京運出后,,經(jīng)陜西最后被運到四川,這是運送最艱難的一路,。
這批文物共7286箱,,于1937年12月10日日軍攻陷南京前夕從南京出發(fā),經(jīng)陸路由火車運往徐州,,接著在1938年1月到5月間又被裝進300輛卡車運到陜西漢中,。
這條線是沿著秦嶺行進的,山間道路有時泥濘不堪,,有時還會遭遇山崩,。其間,一場大雪將整個運輸隊伍困在山間,,沒有食物也沒有地方住,,幸而后來救援隊趕到。運寶大隊在4月10日抵達四川,,路上整整花了48天,。
在去成都的路上,要經(jīng)過許多交叉的渡口,,滿裝古物箱件的船只逆流而上,,只能靠人力拉。
文物在成都的儲存地點是東門的大慈寺,。沒想到剛到成都,,又一道命令下來了:要把國寶箱件再運到130多公里之外的峨眉山。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民國時故宮 文物南遷 耗時1年打包 護衛(wèi)騎兵隨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