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帶著布幣去長征
30年前,美國記者哈里森·索爾茲伯里沿著當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路走了一遍后,,寫成《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并出版,。他在該書的開篇中由衷地贊嘆:“本世紀沒有什么比長征更令人神往和更為深遠地影響世界前途的事了?!?/p>
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發(fā)行的布幣,,安徽省博物院藏
30年前的10月,,老紅軍傅科在廬山療養(yǎng)。陪伴他的筆者提到索爾茲伯里對長征的上述評價時,傅老不覺來了興致,,他把毛澤東的話背得很熟: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向全世界宣告了紅軍是英雄好漢……那會兒,,傅科剛從合肥市政協(xié)副主席崗位上退下來。我的采訪本記下了他給我講的“他與布幣——長征中前所未聞的故事”,。
傅科原名傅林貴,,1914年12月25日生于四川省巴中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上有五個姐姐,,下有兩個弟弟,。作為家中的長子,他幸運地成為家中唯一的“讀書郎”,,盡管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父母還是從牙縫里摳出點錢,作為他上私塾給先生的“束脩”,。他7歲開蒙,,每天由二姐背著上學,雖說只念了三年書,,竟也成了村子中的“文化人”,。
1931年,曾到蘇聯(lián)學習過的當地人,、共產黨員王維舟回家鄉(xiāng)組建了紅軍,,帶領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游擊區(qū)達萬縣,、達縣、巴中等20余縣,,一度趕走了軍閥田頌堯,,活捉了楊森的參謀長。革命高潮中,,18歲的傅科由一個姓羅的石匠(后來才知道他是共產黨員)介紹,,加入少年共產主義青年團(簡稱“少共”),投身革命陣營,。1932年底,,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后來到川北,和地方紅軍會師,,建立川陜革命根據地,。傅科于1933年5月參加工農紅軍,在紅四方面軍民運組工作。到7月,,由于地方上缺干部,,中共巴中縣委又把他要了回去,擔任中共巴中縣黃蓮椏區(qū)區(qū)委書記,。
到任不久,,傅科就生病了。雖說是區(qū)委書記,,但19歲的他在父親的眼里畢竟還是個孩子,,何況全家都寵著他呀。老實巴交的父親眼見兒子一時幾天好不了,,便壯著膽子到恩陽鎮(zhèn)上找到縣委書記,,提出接傅科回家治療養(yǎng)息,得到批準,。參加革命后便很忙很累的傅科在家中靜靜地躺了幾天,,剛能起身,看到腳下的恩陽河水川流不息地流過,,不覺想起《論語》中的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歇不下去了,,未等痊愈就回到工作崗位上,,并先后就任少共巴中縣委書記和中共赤北、理番縣委組織部長,。
1935年6月,,已回紅四方面軍李先念部的傅科踏上萬里長征征途。出發(fā)時,,輕裝簡從的他扒開一雙新鞋的襯里,,夾帶上父親給他的一張布幣。那是兩年前他生病時,,父親看望他時,,把剛賣甘蔗換得的一張面值為三串(合3000枚小銅錢)的根據地錢幣送給了他,本想讓他治病或買點東西補補身子,,由于自己隨后跟父親回家了,,這張布幣就沒有動用。
這是“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發(fā)行的錢幣,,料質系純棉細布,,藍底色,長16厘米,,寬8.5厘米,,直式,,黑色油墨石印。布幣的正面印有大寫的“叁串”和鐮刀,、鐵錘,、五角星、拳頭組成的圖案和“全世界無產階級聯(lián)合起來”“一九三三年”字樣,;反面的正中為齒輪圖案,,加印阿拉伯數字“3”,并蓋有一方紅色印章,,印章為篆字“川陜省工農銀行印”,;兩面均襯有露白美術字的標語“增加工農生產,發(fā)展社會經濟”,。它的印制背景是:1933年春節(jié),,紅軍打下達縣,發(fā)現(xiàn)了劉存厚設在這里的造幣廠,,便卸下機器,,把廠子整個搬遷到通江縣山區(qū)的茅麒鎮(zhèn),連同從陜南鎮(zhèn)巴縣繳獲的5臺石印機,、設備和器材,,在那里制作蘇區(qū)錢幣。這批川陜省的蘇區(qū)貨幣有銀,、銅,、布、紙4種質地,,其中布幣的面額為二串,、三串、五串,、十串,、一元五種。傅科回憶他見過這種布幣在當時蘇區(qū)市場上流通,,也見過部隊的軍需員用它換回蔬菜,、鹽和煙葉。
傅科在爬雪山時,,他連吸氣都感到困難,不得已卸下干糧,,但那雙藏有布幣的鞋子沒舍得丟,。三過松潘草地,其間曲折往返達500公里,,是長征途中最艱難的歷程,。大草地荒無人煙,一塊又一塊野草叢生的沼澤和散發(fā)著腐臭味的黑色淤泥灘,加之天氣變化莫測,,時而狂風驟起,,大雨滂沱,時而漫天飛雪,,冰雹突降,。稍有不慎,陷進泥潭,,就會被草地吞沒,。紅軍官兵經過長途跋涉,身體本已很虛弱,,又處于缺糧斷鹽的絕境,,傅科眼睜睜看著身邊的戰(zhàn)友倒在草地上消失在沼澤里,他悲痛而又無助,。斷糧時他學別人把皮帶煮了吃,,終于走出草地,絕處逢生,。他感謝父母給了他健壯的體魄,,感謝姐姐們憐愛他,家中好的東西都盡量讓給他吃,,否則他肯定躺在草地里出不來了,。
長征途中,傅科經歷過一次次與敵人正面交鋒的戰(zhàn)斗,,情況緊急時,,他甚至扔掉了背包,但那張浸透了父輩血汗并昭示歷史的布幣他一直貼身保存著,。1936年底,,傅科到延安。他擔任過中央人民劇社副主任兼劇團團長,、中央黨校中隊長,。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他任中共安徽霍邱縣委書記,、滁縣縣委書記兼政委。1948年底沈陽解放,,他被任命為沈陽特別市公安局政委,,新中國成立后任沈陽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從陜北輾轉安徽,、山東,、遼寧,,傅科一直精心保管著那張珍貴的布幣。槍林彈雨的征途中,,他把布幣藏在棉襖的貼絮里或縫在單衣的口袋中,。去東北的路上,他把夾有布幣的鞋子塞上石頭,,隨時準備遭遇不測時沉入水中,。傅老說,看著它,,我就想起被反動派作為紅軍家屬抓去活活打死的父親,;看著它,我就想起了長征,。
傅科于2000年10月31日在合肥病逝,,享年86歲。現(xiàn)在,,這張珍貴的布幣珍藏在安徽省博物院,。文/戴健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布幣 長征 傅科 川陜省蘇維埃政府工農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