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楚大鼎容積大過司母戊 仿佛能煮一頭牛
楚大鼎是楚國重器,,于1933年在安徽省壽縣楚王墓出土,。通高113厘米,口徑93厘米,重約400公斤,。它距今已有2000余年歷史,是一件“國寶級”文物,。它器形渾圓,,造 型優(yōu)美,一對方形尺耳立于器口兩側(cè),。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下面三個獸面蹄形足顯得十分強壯有力,也彰顯出楚國在春秋戰(zhàn)國時作為一個諸侯強國的輝煌往昔,。
在楚大鼎其中一個獸面蹄形足上面,,我們可以看到“安邦”二字,“安邦”就是“安定國家”的意思,。大鼎的口沿上有銘文12字,,開頭為“鑄客”二字,因此又 叫“鑄客大鼎”,。這12字銘文,,告訴大鼎的用途是祭天、祭祖,、占卜,、安邦的國家重器。當時,,封建主為了統(tǒng)治的需要,,經(jīng)常要舉行隆重的大典,祭祀天,、神和祖 先,。古文獻中說:“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薄办搿本褪羌漓耄叭帧本褪菓?zhàn)爭,,統(tǒng)治者把祭祀和戰(zhàn)爭看作是國家生活中最重要的兩件事,。鼎原來是炊器,隨著禮樂 制度的不斷完善,鼎的性質(zhì)和作用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成了權力和地位的象征,。
楚大鼎從出土到今天與廣大觀眾見面,有著非常艱難曲折的過程,。1933年,,安徽壽縣當?shù)孛癖妼Τ跄惯M行盜挖,共挖出文物4000多件,。古董商人爭相購 買,,最后只剩下青銅器和石器等700多件,包括這尊不易搬運的楚大鼎,。前安徽省立圖書館派人前往壽縣進行交涉,,最后才收藏了這批楚器??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為 了不被日軍搶走我們的國寶,這批楚器被運往四川,,其間還幸運地躲過了日軍的飛機轟炸,。抗戰(zhàn)勝利后,,楚大鼎等文物又運回南京,。新中國成立前夕,國民黨南京政 府將大批珍貴文物運往臺灣,。但由于時間緊迫,,楚大鼎還未來得及運上船,南京就解放了,,大鼎被拋棄在江邊,。不久,它被安徽省人民政府運到合肥,,由安徽省博物 館籌備處收藏這件珍貴的大鼎,。
安徽壽縣是楚文化的故鄉(xiāng)。曾在戰(zhàn)國末期作為楚國國都十九年,,歷四王,,是楚國最后一個國都。公元前223年,、秦軍席卷淮北淮南,,攻陷壽郢(今安徽壽縣),俘獲楚王負 芻,,楚國就此滅亡,。在楚文化文物遺存中,,最具代表意義和影響力的,就是這一件楚大鼎,。鑄客大鼎是我國目前已出土的第二大國寶青銅鼎,,大小和重量僅次于司母 戊大方鼎。楚大鼎是圓鼎,,所以容積比司母戊大鼎要大,,楚大鼎的體積在目前全國所有出土的大鼎中是最大的。1958年,,毛澤東主席在參觀這座鼎時感嘆道:好 大一口鼎,能煮一頭牛呵,!今天,,鑄客鼎(楚大鼎)及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放射著奇異的光彩,。
編輯:陳佳
關鍵詞:楚大鼎 容積大過 司母戊 仿佛能煮一頭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