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美術界的論資排輩現象:行業(yè)操手的資源壟斷
壟斷幾乎是各行各業(yè)的一個痼疾,,美術界亦然,。只有占據到一定的位置,,才會有相應的資源,,而名聲,、行業(yè)地位乃至于作品銷售及經濟收益等都會向其傾斜,。有些人好不容易占據到一定位置,,就會力圖使所占資源最大化,,很難舍得從擁有豐厚資源的崗位退下來,。因此,,美術界的論資排輩現象與資源的占有直接相關。這在國內不是少數,。
其后果少則影響與之相關的一些人,,多則影響某地某行業(yè)的發(fā)展。
美術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江蘇版畫的興衰就與行業(yè)操手的資源壟斷有直接的關系,。
江蘇水印版畫在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是不可忽視的燦爛一筆,在1980-1990年代達到頂峰,,和四川,、黑龍江,、云南等地號稱國內的四大版畫大省。江蘇的水印版畫,、云南的絕版木刻,、黑龍江的油套木版畫、四川的黑白木刻等四大流派在版畫史上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同時名家輩出,,江蘇的吳俊發(fā)、張新予等,,四川的李煥民,、牛文、徐匡,,黑龍江的晁楣,、張禎麒,以及云南的李忠翔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幾乎每屆全國性的版畫展,江蘇入選率及獲獎率都是名列前茅,。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2000年左右,。這主要是江蘇各地版畫家創(chuàng)作熱情高,能專注投入,。由于國內版畫市場一直不太好,,作品沒有其他去處,因此,,能否參加全國及省市美術展覽,,成了唯一可追求的榮譽。
在我印象中,,江蘇省版畫家協(xié)會幾乎每年都召開版畫家創(chuàng)作會,,并部署相關展覽工作。除了省直系統(tǒng)如省版畫院,、省美協(xié)及省直高校以外,,蘇州、連云港,、南通等地版畫發(fā)展都形成了老中青的版畫創(chuàng)作梯隊,。早年,送評和入展還較為公正,,不少名不見經傳的作者(尤其是一些年輕作者)的版畫還能夠直接送到全國評委手中,,參與相對公平的評選,而能有一些出頭的機會,。而后期,,全國美協(xié)分配展覽以一定量的名額,,送評就成了稀缺資源,而能夠主宰初評的省版協(xié)負責人往往就擁有了生殺大權,。
雖然,,全國美協(xié)評選未必能真正具有美術史意義,然而在相對同等狀況下的評選及展覽至少還具備基本的公平性,。這是鼓勵畫家能否創(chuàng)作出好作品的保證之一,。一個版畫家的興衰榮辱幾乎就維系在能否進入官方展覽體系中。而送選過程一旦喪失公平公正性,,創(chuàng)作的積極性就必然會受到影響,。
早年江蘇省版協(xié)負責人為吳俊發(fā)、張新予等先生,,他們退休后,,李樹勤繼任江蘇版畫院院長,負責江蘇版畫的一些事務性工作,。那時我作為省內年輕版畫家經常參加版畫活動,。由于創(chuàng)作還算新銳,水準還行,,所作的銅版畫在省里也不多見,,因此,每年的省版畫展我都能入選,,有一次還獲了個優(yōu)秀獎,。然而,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及兩年一屆的全國版畫展有名額配置和條件限制,。由于各省選送的名額有限,首先得在省里進行初評,,評委基本是由省內一幫老版畫家擔綱,。除了顧及省版畫院、美協(xié),、省直高校及南京市美協(xié),、畫院等外,留給各地方市縣的名額已是非常有限,。若是加上各地版畫機構的負責人及知名版畫家,,一般作者特別是青年版畫家就很難有機會送選全國展,更遑論入選或獲獎了,。這種不以作品優(yōu)秀與否而以分配名額送選的狀況持續(xù)了很多年,。導致在資源壟斷及缺失公平性的評選中,入選全國版畫類展覽的都是一些老面孔,。年輕作者除非有人提攜,,否則鮮有機會,。當然,這種現象在美術界其他領域也或多或少存在,。很多版畫家對此則是敢怒不敢言,,因為資源控制在省版協(xié)領導手中。而且江蘇作為版畫大省,,全國每屆評委都會有江蘇的,。以至于省版畫院院長李樹勤幾乎長期擔任全國美展版畫類評委。由于位高權重資歷深,,他的意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當時南通有一位年輕版畫家鄭忠,由于他的絲網版畫技術精湛,,作品為不多見的抽象版畫,,因此連獲了兩次全國版畫展的銀獎及銅獎。在1996年南京舉辦的全國第十三屆版畫展上獲得了廖修平版畫獎,,算是風頭甚健的后起之秀,。而到了1999年全國美展的省內初評中,他只得了一票而未能選送全國評展,。當時省內初評評委近20位,,是以李樹勤為主的老版畫家構成。當鄭忠向這些省內版畫耆老印證時,,幾乎每位參與投票的評委都說投了他的票,。在此情況下,軍人出身而性情耿直的鄭忠覺得不公,,就向當時中國美協(xié)版畫藝委會負責人宋源文及廣軍先生投訴,。當然,如國內絕大多數相似的事例一樣,,這種投訴幾乎不能改變任何結果,。而信息反饋到江蘇省版協(xié)后,當時李樹勤等一幫省內評委頓覺顏面喪失,。鄭忠后來的結局可想而知,。從1999年后,作為曾經多次入選全國版展并獲獎的他,,就被江蘇省版畫界心照不宣地封殺,,再也未能有一次入選全國展覽的機會。鄭忠從此不得不放棄版畫創(chuàng)作,,從事抽象水墨創(chuàng)作,。
鄭忠事例絕非個案。1995年,,江蘇省版協(xié)在南藝舉辦了“江蘇省青年版畫家邀請展”,,邀請了省內創(chuàng)作上有作為有新意的12位年輕版畫家參展,,本人也忝列其中。而當時參展的年輕版畫家到如今絕大多數已不再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其中不乏曾在全國版畫展覽中多次入選和獲獎者,。導致這種現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權威性的展覽資源長期被作為省版協(xié)負責人的李樹勤等人壟斷,,不再給予年輕人以上升通道,,或多或少喪失了入選全國性展覽的機會,直接影響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熱情,。而相應地是江蘇版畫多年來入選全國版展的多是一些老版畫家,,畫界“常青樹”,以及極少數與掌控省版協(xié)的李樹勤關系密切的作者,。這種“老人”長期當政,,以至于極有限的展覽資源被壟斷的情況下,一些有才華的年輕版畫家看不到出路,,慢慢就放棄了專業(yè)創(chuàng)作,。這無論是對于版畫家個人還是江蘇版畫都是極為遺憾的,以至于曾經號稱全國版畫大省的江蘇版畫每況愈下,。近年來無論是入選全國展覽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大幅度滑坡,,幾乎到了難以為繼的程度。
放眼全國,,江蘇版畫由盛而衰的例子絕非僅僅是某省某地的個案,。雖然一個畫種的衰落也會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若是給予年輕版畫家入選全國展覽的通道還能暢通,,曾經為版畫大省的江蘇版畫就絕不可能是如今的寥落現狀,。實際上,美術界的公共資源不應由個人壟斷,。盡可能減少人事的紛擾,,才會有一些藝術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而作為文化創(chuàng)新的藝術才會給予社會以智性的反哺,。
(作者系美術學博士、藝術評論人)
編輯:陳佳
關鍵詞:美術界 論資排輩現象 行業(yè)操手 資源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