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馮賢亮:從順治到乾隆,,如何接力打造“盛世”
整個清朝的統(tǒng)治,,共有260多年。其中,順治至乾隆年間就占了一半,,而且奠立了穩(wěn)定的疆域,,達到了強盛的狀態(tài),。在這一時期的版圖內(nèi),,王朝的政治變化可謂波瀾壯闊。
順治在位期間
大亂慢慢邁向秩序穩(wěn)固
1644年,明政權(quán)在北方崩潰,南方地區(qū)很快形成了對抗的局面,。崇禎帝于當年農(nóng)歷三月十九日死亡,但江南地區(qū)確知這一消息時,,差不多已到四月底五月初了。由此,,明室子孫被相繼擁立,,在南京、紹興,、福州,、肇慶等地建立新的政權(quán),統(tǒng)稱南明王朝,。
與此同時,,年幼的福臨從山海關(guān)進到北京,于農(nóng)歷十月一日宣布清王朝的確立,。從這時開始,,直到1661年(順治十八年)西南地區(qū)最后的南明政權(quán)永歷朝結(jié)束,清朝才算基本實現(xiàn)疆域一統(tǒng),。次年,,就是康熙元年。
整個順治朝最多算18年,,有很多新的政治調(diào)整和措施推行,,包括賦稅,、徭役及科舉考試等方面,主旨多在休養(yǎng)生息,。順治帝最后公布的遺詔,,也讓人很感懷,大多是講他做得還不夠好,,生活上不能節(jié)儉,使用人才也沒到位,。民國年間編寫《清史稿》的學者認為,,在那樣一個大亂時代慢慢向秩序穩(wěn)固時期邁進的歷程中,順治帝在位期間其實做了很多好事,,唯一可惜的就是在位時間太短,。
也要指出的是,發(fā)生于順治初期南方地區(qū)抵抗異族入侵的若干歷史片斷,,更是顯得十分悲壯,。從揚州、南京,、鎮(zhèn)江,、江陰到蘇州等地,出現(xiàn)了很多令人感傷的抗清故事,。
譬如,,清兵即將攻至嘉定城的時候,在農(nóng)村養(yǎng)病的鄉(xiāng)紳侯峒曾,,被好友黃淳耀等人請至城中,,領(lǐng)導當?shù)氐目骨寤顒樱詈笈c他們一起殉難,。侯峒曾的弟弟岐曾,,奉兄長之命,護持老母親和家中大小避往鄉(xiāng)間,,躲過了這一劫,。但岐曾等人一直從事著地下抗清活動,且從1646年正月開始,,決定寫日記,,直至次年五月十日終止。他在日記中,,除了用比較隱晦的方式,,記述他與有志之士的抗清活動外,還記下了江南地區(qū)與之相關(guān)的消息,,并不時抒發(fā)存活于世的苦痛之情,。他覺得,,每天都可以死,每天都會死,,每天都應該死,。最后,因負責傳遞消息的人被抓后叛變,,侯岐曾與陳子龍,、夏完淳、顧天奎等人全部遭到捕殺,。
參與抗清活動而死難的人當中,,有一個人出身松江望族,叫董祐申,。松江董氏中最有名的,,當然是明末的董其昌。在董其昌之后,,經(jīng)歷政權(quán)更替,,董家也漸趨衰落。
到順治年間,,家族復興的希望主要寄托在董含,、董俞等人身上。順治三年,,由于科考的恢復,,他們開始參加考試,雖然才識很高,,但起初并不順利,。直到順治十八年,董含終于考中進士,,位列二甲第二,,時年36歲。由于是二甲,,需要觀政實習,。可就在實習期間,,江南地區(qū)爆發(fā)了影響深遠的“奏銷案”,,董含的功名與很多人一樣都被革去了。
這樣一個變化復雜的時代,,真像孔尚任在《桃花扇》的感慨一樣:“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p>
康熙六次南巡
對江南士人施以“懷柔”
董含被奏銷后,,時間已經(jīng)來到了康熙朝。據(jù)說,,康熙在6歲的時候,,就很討順治帝的喜歡。一次,,他與二哥一道去請安,。順治帝問他們有什么愿望,二哥說愿為賢王,,玄燁則講愿效法父皇,。
康熙帝在位時,有殺鰲拜,、禁朋黨、“更名田”,、收臺灣,、御沙俄、編字典等值得稱道的功業(yè),。同時,,他大力推行民間思想教化,在明太祖朱元璋二十四字圣諭“孝順父母,、尊敬長上,、和睦鄉(xiāng)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勿作非為”基礎上,形成了《圣諭廣訓》這樣的教育文本,,并要求鄉(xiāng)間每月學習兩次,,以期在思想上進一步穩(wěn)固王朝的統(tǒng)治秩序。
不過,,隨著三藩之亂的爆發(fā),,地方社會亂象遍生。于是,,康熙帝下了一個圣諭,,說治世之道在于正人心,并申說了許多與此相關(guān)的要求,。對于這一點,,董含倒是稱頌有加,認為有了這道圣諭,,社會應該會太平一點,,秩序會變好,。但同時,他在筆記中還是寫了不少地方社會與政治敗壞的景象,,即所謂造孽者多,、明斷者少的是非混淆狀況。
康熙帝有六次南巡,。第一次是康熙二十三年,,那時董含還在世。蘇州地方負責接待的官員是巡撫湯斌,。湯斌的節(jié)儉是出了名的,,有“豆腐湯”的稱號。他接待康熙的規(guī)格和排場,,想來是不夠闊綽奢華的,。相比較而言,排場較好的還是康熙二十八年的第二次南巡,。
次年,,已近60歲、沒有任何功名的畫家王翚,,在友人和學生的推薦下,,去北京主持《康熙南巡圖》繪畫工作。幾年后,,這個浩大的繪畫工程完成了,。但王翚放棄了授官,返回江南,。京城的達官貴人寫了不少詩篇為他送行,,康熙帝還題贈“山水清暉”四字以示恩賞。后來,,王翚就自稱清暉主人,,住的地方取名清暉閣,編的文集稱《清暉堂集》,,其私心還是以此為榮的,。
在松江,董其昌家族已經(jīng)出現(xiàn)長程衰落之態(tài),。到康熙四十四年,,董家希望借康熙帝第五次南巡之機,獲得家族再度榮耀的契機,。他們知道康熙帝甚愛祖上的書畫,,就由董其昌嫡孫、時為國子監(jiān)生的董建中向南巡至松江的康熙帝進獻了董其昌的畫,果然得到傳諭:“你進呈的俱收了,,你的畫上諭很好,,你祖董其昌的書法,皇上自幼臨寫的,,對你子孫說知,。”
顯然,,康熙南巡除了視察水利,、地方百姓生活外,還有對清初開國以來飽受打壓的江南士人“懷柔”的一面,。清廷希望以此更多獲取江南士人的支持,,無論是在政治、經(jīng)濟領(lǐng)域,,還是文化領(lǐng)域,。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馮賢亮 順治 乾隆 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