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解讀 解讀
這是修繕長城,還是“自毀長城”,?
古長城被弄成慘不忍睹的小馬路,,這哪是修繕,,分明是自毀長城,。對這種行為,,絕不能因為頂著“修繕”,、“保護”的帽子,,就可以免責,。
位于遼寧綏中縣小河口的長城簡直被毀了,!有網(wǎng)友爆料,這段“最美野長城被砂漿抹平”,。
公開資料顯示,,小河口長城是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坐落在永安堡鄉(xiāng)西溝村一帶雄險陡峭的燕山山脈上,。由于雄踞于險峻的山嶺,所以又有“第三八達嶺”之稱,。
現(xiàn)在,,古長城被弄成慘不忍睹的小馬路,文物價值被大大損害,。這哪是修繕,,分明是自毀長城。對于這種行為,,必須追問清楚,,絕不能因為頂著“修繕”、“保護”的帽子,,就可以免責,。
當?shù)匚奈锊块T解釋稱,此次修繕屬于搶險工程,,由于部分地段的長城有險情,,游客肆意蹬踏,,雨水大的時候順著墻體流下,長城有倒塌的風險,,所以需要進行修繕,,整個修繕過程合理合法,修繕工藝也沒有問題,。
誠然,,長城是國寶,依據(jù)《長城保護條例》規(guī)定,,對長城進行修繕應當依照文物保護法的規(guī)定辦理審批手續(xù),。當?shù)匚奈锊块T不經(jīng)申請,和國家文物局下的批復,,斷不敢妄為,。
但問題在于,《長城保護條例》同時規(guī)定,,長城的修繕應當遵守不改變原狀的原則,。長城段落已經(jīng)損毀的,應當實施遺址保護,,不得在原址重建,。倘若小河口長城損毀到難以修繕的地步,就應該圈起來作為遺址保護,;如果還能修繕的,,就不能改變原狀。這兩個原則是長城保護的基本要求,,相信當?shù)匚奈锉Wo部門是知道的,。
而此番修繕過的小河口長城,不只是被改變了原狀,,用于加固的材料已經(jīng)抹平了長城,,原有的方磚和條石被覆蓋,完全看不出原貌,。局外人或許不了解長城修繕的工藝,,但“修舊如舊”、“保持原狀”還是懂的,。違背了基本原則,,強調(diào)什么工藝都是站不住腳的。
更何況,,這樣的修繕還可能毀掉長城,。因為如果要重新恢復原狀,勢必要將原先加固的材料去掉,,如此一來,,則極有可能對長城造成更大的損害,。
所以,對于此次修繕,,必須追查清楚,。從根本上說,這已涉嫌破壞文物,,必須由司法機關介入,,對此立案,根據(jù)長城的破壞程度,,追查相關責任方的法律責任,依法懲處,。比如當?shù)匚谋2块T在這一過程究竟哪里出了問題,,以致釀成如此后果。這顯然不是文物局相關負責人一句“沒想到”,、“確實難看”即可完事的,。同樣,對于施工單位,,是否具備施工資質(zhì),,在施工過程中,是否嚴格依照《長城保護條例》要求進行,,也同樣需要由司法部門調(diào)查,。
事實上,近年來,,諸如此類的破壞性修復文物并不少見,,其根源就在于違法違規(guī)成本太低,事后很少有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存在立案不送,、以罰代刑、重罪輕判等現(xiàn)象,,對相關責任方的懲罰往往不痛不癢,。此次切勿再“重蹈覆轍”,如此“破壞性的修復”,,也需要有個法律上的說法,。
□廖保平(媒體人)
編輯:秦云
關鍵詞:長城 修繕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