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聯(lián)合國秘書長之爭:大國博弈硝煙漸起
聯(lián)合國安理會9日對角逐下任聯(lián)合國秘書長一職的10名候選人進行第四輪意向性投票,,葡萄牙前總理,、聯(lián)合國前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古特雷斯繼續(xù)處于領先地位,。
受安理會本月輪值主席,、新西蘭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波希門委托,俄羅斯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丘爾金當天在安理會投票后向媒體做了簡短的口頭通報,,但與此前一樣未公布投票結果,。
據消息人士稱,在當天舉行的第四輪投票中,,排名第一的古特雷斯獲得了安理會15個理事國中的12張“鼓勵”票,,2張“不鼓勵”票和一張“無意見”票。
緊隨其后的斯洛伐克外長萊恰克得了10張“鼓勵”票,,4張“不鼓勵”票和1張“無意見”票,。來自東歐的女候選人、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博科娃則以7張“鼓勵”票,、5張“不鼓勵”票和3張“無意見”票并列第五,。
安理會已于7月21日、8月5日和8月29日舉行了三輪意向性投票,,現(xiàn)共余下10位候選人,,除了古特雷斯、萊恰克,、博科娃,、克拉克之外,還有塞爾維亞前外長耶雷米奇,、阿根廷外長馬爾科拉,、斯洛文尼亞前總統(tǒng)圖爾克、摩爾多瓦前外長蓋爾曼,、馬其頓前外長克里姆和聯(lián)合國前氣候主管菲格雷斯,。
在幾輪意向性投票中排名靠后的候選人將面臨自動退選的壓力。英國常駐聯(lián)合國代表里克羅夫特曾敦促排名靠后的候選人主動退出,,以便在遴選的最后階段選出合適的秘書長人選,。
本月26日將舉行第五輪意向性投票,形式與此前一致,。此外,,安理會還決定在10月第一周舉行另一輪意向性投票,,屆時安理會常任與非常任理事國將使用不同顏色的選票,以體現(xiàn)候選人獲得支持或否定的來源,。
作為世界上最大國際組織的“首席執(zhí)行官”,,聯(lián)合國秘書長的產生實際上是一個大國博弈的過程。根據 《聯(lián)合國憲章》,,秘書長必須首先由安理會推薦,,然后由聯(lián)合國大會任命。在安理會15個成員國中,,候選人要得到全部5個常任理事國和至少4個非常任理事國的支持才能當選,。換句話說,常任理事國對秘書長人選擁有一票否決權,。
因此,,能否成為秘書長的關鍵是安理會五常要一致同意。此前有報道猜測,,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俄羅斯可能給古特雷斯投了“不鼓勵”票,,以遏制他一馬當先的勢頭。這意味著,,如果俄羅斯反對,,古特雷斯即便獲得再多其他國家的支持也將無法勝出。
目前,,聯(lián)合國正面臨著任命首位女性領導人,、以及地區(qū)輪流原則的壓力,后者要求它優(yōu)先考慮東歐地區(qū)的候選人,。目前符合這兩項條件的候選人有兩位:博科娃和蓋爾曼,。從投票結果看,博科娃的形勢更有利,,因為蓋爾曼在投票中排名第十,,而博科娃則并列排名第五。
有報道稱,,俄羅斯堅持下一任秘書長應由東歐人擔任的立場,因為東歐是唯一未曾有人擔任該職位的地區(qū),。而美國則希望看到女性首次擔任這一職位,。有分析稱,古特雷斯面臨的困難是,,需要俄羅斯打破候選人來自東歐國家的立場,,同時還需美國放棄選擇一位女性秘書長的想法。否則,,有理由認為這一職位最終會落到其他人頭上,。
在這樣的背景下,,歷史上歷次秘書長的遴選過程,幾乎沒有哪一次是波瀾不興的,,一些熱門人選因為大國的反對而爆冷落選,,另有一些黑馬卻在各方爭執(zhí)不下的情況下意外勝出。而此次的秘書長選舉,,最大的變數(shù)仍是大國因素,。最有可能產生秘書長的東歐地區(qū)處在俄羅斯和歐美兩大集團中間,在烏克蘭危機等地緣政治因素的作用下,,來自該區(qū)域的候選人要同時令俄羅斯和歐美滿意,,難度不小。
編輯:秦云
關鍵詞:聯(lián)合國秘書長之爭 大國博弈 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