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大師展
梵高、莫奈,、雷諾阿……這些在西方美術史上一流大師的展覽幾乎承包了今年深圳整個夏季,??梢哉f,,深圳的商業(yè)特展從未這么熱鬧過,。有些展覽動靜很大,,大師的金字招牌也吸引了不少觀眾,激起大眾的參觀熱情,。隨著3D,、數(shù)碼動畫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不斷進步,寓教于樂的虛擬現(xiàn)實技術和可復制性讓高雅藝術的傳播變得便捷,、豐富,。但與此同時,這些展覽中也因為缺少原作,、票價昂貴等原因,,遭到了不少觀眾的“吐槽”。一方面,,多媒體大師展越來越扎堆,,另一方面,觀眾對大師展的觀賞要求越來越高,,那么我們到底需要什么樣的大師展,?針對這一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相關專業(yè)人士給出獨家分析,。
“有大師之名,,而無大師之實”的大師展,值不值票價,?
星空轉瞬旋動成漩渦、麥穗起伏如波浪涌,、一幅幅梵高自畫像上那一眨一眨的真誠之眼……《梵高時代》上月在深圳展出,,話題性十足。主辦方稱搭建團隊由韓國的技術專家組成,,他們在教堂廣場上搭建起一座“梵高展館”,,通過從韓國引進全球最先進的影像技術,同時將聲,、光,、電多種藝術形態(tài)巧妙融合,,以此再現(xiàn)印象派大師文森特·梵高的經(jīng)典之作。一個多月來,,吸引了眾多觀眾,,據(jù)說周末日均參觀量更是爆棚。
另一位印象派大師莫奈的多媒體展也即將與鵬城的觀眾見面,,主辦方表示要讓莫奈筆下的睡蓮,、麥垛、日出,、火車動起來,,聽上去的確很有意思。
但令人略感尷尬的是,,這兩位印象派大師的展覽中,,沒有一件作品是真跡,但票價并不便宜,,價格甚至遠遠高于有原作的畫展,。今年早些時候,在香港舉行的莫奈展,,有17幅原作,,票價僅需要20港幣;此前在上海舉行莫奈特展,,展出了55幅真跡,,票價100元,讓不少觀眾點贊“值回票價”,。
缺乏大師真跡的大師展,,觀眾彈贊不一。有的觀眾樂于接受,,尤其是一些家長,,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接受一下美術教育?!斑@種方式挺好,,直接看真跡孩子未必看明白,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孩子培養(yǎng)對藝術的興趣,。感悟畫家所描繪的喧囂生活,,在欣賞畫作的同時體會每幅作品背后的情感與故事。尤其能為小朋友起到藝術教育作用,?!笨蹬窟@樣告訴記者,她覺得票價可以接受,畢竟有很多高科技,。
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羅奇表示,,“對普羅大眾而言,藝術家及其創(chuàng)作還是比較撲朔迷離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梵高,了解一個藝術家的生存狀態(tài),?!?/p>
引發(fā)爭議與質疑的意見主要集中在,這是沒有真跡的多媒體展,,沖著梵高的大名購票,,一件真跡沒有看到?!罢孥E展和影像展明顯存在區(qū)別,,真跡上的筆觸近在咫尺,可以感受到大師名作的氣息,。影像展的放大效應再精微,,那也不能替代觀看原作?!庇^眾馮先生認為,,大師的多媒體展并不值回票價。
對于大眾來說,,更希望付出以合理的價錢走進這些藝術大師,,接受藝術熏陶。業(yè)內(nèi)人士提醒說,,觀眾在購買門票的時候需要仔細了解展覽內(nèi)容,,是原作真跡還是多媒體展。
大師真跡頭上的“緊箍咒”
打著大師展的名號,,為什么會難覓大師原作蹤影,?
即將于下月在深圳登場的“遇見橄欖樹下的雷諾阿”——印象派大師雷諾阿全球巡展的策展方、百家湖藝術品的執(zhí)行董事楊益在談及這一問題時認為,,舉辦真跡的展覽難度很大,。“一般需要的展品數(shù)量在40張以上,,往往一家博物館無法滿足外借要求,。雷諾阿的作品往往分散在全球多家博物館,包括了牛津大學博物館,、蘇格蘭美術館,而頂級博物館的名作檔期很滿了,要集齊數(shù)量并不容易,?!?/p>
相關業(yè)內(nèi)人士告訴記者,因國外博物館及文物保護的重重限制,,加上運輸費,、借展費和保險費,一次國外大師原作來華展出往往要花費數(shù)以千萬元計的高額費用,。因此,,國內(nèi)一些民營資本開始運用多媒體影像的方式,虛擬化引入歐洲大師的藝術,,逐漸稱為一種潮流,。
記者也了解到,從海外頂級的國家級博物館(大都會,、大英,、盧浮宮等級別)里借展可謂“難于上青天”。一來,,全球的展覽場地都企圖借真跡辦展,,文物外借需要提早3年甚至5年預約;其次文物也有休息的時間,。
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大型展館舉辦規(guī)模較大的國際借展,一般要提前一兩年對展品進行深入了解,,才能開始布展,。據(jù)了解,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曾舉辦過一個有關中國的“走向盛唐”展,,專業(yè)策展團隊前后耗費了6年時間,。相比于幾個月就促成一個大師多媒體展來說,商業(yè)特展在專業(yè)性方面很難與專業(yè)的美術與藝術機構相提并論,。
雖然真跡遠渡重洋“行路難”,,但有一些策展人還是會另辟蹊徑。從大師家族授權的作品入手,。此前在上海舉行的“傳奇·畢加索藝術大展”的展品匯聚了來自全球各大洲私人藏家的近百幅藝術真跡,,藝術形式橫跨油畫、版畫,、素描,、手稿、剪紙,、雕刻,、陶瓷等,。
再比如“遇見橄欖樹下的雷諾阿”深圳站就直接從雷諾阿家族那里拿到授權。雖然沒有雷諾阿的四大名作,,但會展出雷諾阿家族收藏的10幅風景畫,、3幅靜物畫、32幅人物肖像畫,,共計45件油畫作品,,作品內(nèi)容涉及法國卡涅小鎮(zhèn)及蔻蕾特莊園的靜謐風景,雷諾阿家庭的日常生活場景,,以及雷諾阿著名的浴女題材和溫馨親情兩個作品系列,,完整還原了藝術家生命最后20年的創(chuàng)作思路。再配合虛擬現(xiàn)實的形式讓觀眾穿越到雷諾阿作畫時的場景,。
虛擬技術有利有弊
新媒體,、虛擬現(xiàn)實、木版畫……在大師的真跡還沒有大規(guī)模來到深圳之前,,多媒體展覽通過技術手段引發(fā)了大眾的追捧,。
不同于傳統(tǒng)的“墻上懸掛”方式,大師的多媒體展往往利用高精尖的技術,,強調(diào)觀眾與畫作的體驗感,。不少觀眾在看過梵高展之后認為,展覽拉近大師與觀眾之間的距離,,互動性強,。中山大學教授馮原認為,由于新技術的傳播性,、便利性,、可復制性及其所帶來的全新體驗,大師作品展的成本降低,,并產(chǎn)生巨大傳播效應,,多媒體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藝術展逐漸成為未來趨勢,勢不可當,。
這幾年火遍全球的虛擬現(xiàn)實無疑給多媒體展覽增添了吸人眼球的“砝碼”,。只需要戴上虛擬現(xiàn)實特制的眼鏡,你就能在時空中自由穿梭,,觀眾可以在虛擬中回到雷諾阿的家鄉(xiāng),,或者到莫奈家里小庭院旁邊摘睡蓮。
在聲光電激發(fā)下的藝術以另一種面貌在人們面前出現(xiàn),,評價不一,。引發(fā)爭議的是,不少業(yè)內(nèi)人士擔心,,新媒體的噱頭蓋過了大眾對作品本身的關注,,從而讓藝術展變得越來越娛樂化,。
不管褒還是貶,大家共同關心的是在真跡難見的情況下,,如何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大師作品的精髓,。馮原認為,“虛擬技術不僅能讓我們觀看到經(jīng)典藝術的一個正面,,或一個可視的表皮,還可以使我們像當年X光,、核磁共振技術發(fā)明一樣,,透過表面看到許多埋藏在畫面背后的細膩信息,我們跟歷史的關系就是非常主動的關系了,?!?/p>
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胡斌分析說,多媒體和虛擬技術只是一個傳播的手段,,營造一種氛圍,,讓觀眾更容易接受,并不能代替作品本身,。好的多媒體技術運用應該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藝術作品的內(nèi)部規(guī)律,。
編輯:陳佳
關鍵詞:我們需要 什么樣 大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