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黃賓虹2次桂林寫生,,成了“形象代言人”
黃賓虹先生兩次旅桂,一次是1928年,一次是1935年。兩次去的時候都是夏天,均是游山玩水的好季節(jié),。
在黃賓虹的文字里,,這兩次入桂皆叫《粵西紀游》,,不明就里的人以為廣西無名,,借廣東代指,。其實不盡然,古時廣東廣西皆叫粵,,是古駱越人的屬地,,跟后來叫兩廣差不多?!缎煜伎陀斡洝防锇言趶V西的游歷行跡就寫成了《粵西游日記》,,賓虹先生取其舊意,不足怪,。
1928年的那一次,,是受廣西教育廳之邀專為廣西大學暑期講學會去講學的,推薦人就是其好友,、時在上海大夏大學執(zhí)教的陳柱教授,。
1935年黃賓虹(左二)與陳柱(左一)在南寧
陳先生是廣西北流人,早年留日,,后畢業(yè)于南洋大學(今上海交大)電機系,,然則熱崇國學,亦有書畫交游,,其中就與黃賓虹相熟,,彼此間是十幾年的忘年交,兩人間常有論畫書札的往還,。故馬君武校長委托其推薦人選入桂講學時,,陳柱唯一推選了黃賓虹。
這次入桂講師團人員多,,學科雜,,也足見當時民國大學通識教育的風氣。
賓虹先生是攜金石,、書法史的講題去廣西大學的,,一塊同去的其他專業(yè)的還有北大法學院教授白鵬飛及夫人,哲學系丘景尼教授,,上海大夏大學經(jīng)濟系主任唐慶增教授,、國文系陳柱教授,教育學專家姜琦教授,,東南大學國文系陳中凡教授,,廈門大學陳定謨教授,及一路隨行南下的馬君武校長等,。
此時的廣西大學建在梧州,,故黃賓虹一行人是走海路過香港進至梧州的,。在這此行前的賓虹先生有20余年研讀古人的深厚積累,此時恰是很想有與真山水打個交手,,以食化自己多年的傳統(tǒng)積累,。盡管他在35歲以降,漸次游歷過黃山,,但桂林,、漓江給時年65歲的黃賓虹帶來的卻是全新的山水感受,更接近他研習了多年的山水傳統(tǒng),。
黃賓虹 漓江雜詠 縱73.6厘米橫35厘米 1928年作 香港皇家國際2015
的確,,在旅桂前,黃賓虹把大部分精力用在了整理國故(畫史畫論)和研習傳統(tǒng)書畫上,,如與友人辦神州國光社,、爛漫社,著力編輯出版卷帙浩大的《美術(shù)叢刊》,,及臨摹宋元畫跡等,,而真正親臨真山水游歷寫生,以脫古人畫跡的實戰(zhàn)機會,,是這次入桂;也是自這次受廣西邀請后,,便持續(xù)開始了他四處講學、會友的游歷生活,。
如果講,,游歷江淮是他治藝畫旅的第一個十年期,那么1928年游桂以降,,就開啟了他第二個治藝游歷的十年期,,他對這次入桂的在意程度即見一斑,。
講學完畢,,賓虹先生與眾教授取水路轉(zhuǎn)道桂林,游江登山去也,。
行旅發(fā)自悟州,,一路上經(jīng)柳州、昭平,,再換陸路過平樂,、荔浦、陽朔,、良豐至桂林,。查《賓虹詩草》才知道他這一路游興甚高,每過一地都吟詩紀游,,一直隨行的陳柱也講,,賓虹先生一路上對特異地形,、名勝總有興致詳詢,每詳詢完總要提筆寫記,。
前后畫旅20余天,,竟有百余幅寫生的收獲,還寫了不少紀游詩,。賓虹為答謝陳柱,,畫三丈長卷《八桂豪游圖》相贈,畫之內(nèi)容即為昭平至桂林一路所見,,并題了長詩抒懷紀實;另作《疊彩山東望》贈了省教育廳廳長黃二明,。
據(jù)陳柱1935年撰《八桂豪游圖記》里講:日夜行船,賓虹先生與隨行諸人乘風披月,,狂歌豪飲,,一路上畢顯浪漫無羈的文士行狀,以致行船過昭平江面時,,岸上槍聲大作,,人馬嘶鳴,鄰船人家驚呼匪盜劫村了;同行的陳定謨,、陳中凡莫不慌恐,,唯有賓虹先生與陳柱高歌痛飲如故,如入無險之境,。這段遇匪經(jīng)歷,,賓虹先生后來也寫進了《八桂豪游圖》的長跋里:
星餐露棲不得息,
鵂鹠宵唬吹辟篥,。
先生豪飲方高吟,,
料有詩名動綠林。
回來后一年,,“第一屆全國美展”(1929年)在上海開幕,,黃賓虹入選兩件作品,一件是畫桂林的《疊彩山》,,另一張是畫常熟的《虞山》,。那時候把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畫入作品的寥若晨星,更沒有公諸于世,,陳之于畫展的,。所以在桂林的公眾歡迎會上,丘景尼先生講了大意這樣的話: 此次入桂,,處處受隆重歡迎,,實感慚愧。然也可有一反賓為主之法,。即由黃賓虹先生把廣西的好山好水畫出來,,“歡迎”到省外去,,這種辦法還可推及開,由這次來的教育專家把廣西的教育也“歡迎”到省外去,,政治,、經(jīng)濟莫不如此的。(《黃賓虹年譜》上海書畫出版社),。
后來的幾十年里,,這個倡議被言中:漓江吸引了域外畫家,也成為廣西對外認知的圖像表征,,漓江山水成為20世紀中國山水和風景藝術(shù)中無法回避的視覺圖像,,這一點要感念賓虹先生的先行恩德。
1935年的那一次,,仍是受廣西省教育廳之邀請,,與陳柱、陳中凡教授等一行專家抵邕,,為全省中等學校教職員夏令講習班講課,。
這次入桂照例游了漓江,再南下轉(zhuǎn)往桂東游了玉林,、容縣和北流,,然后從廣東進香港返滬。上述《八桂豪游圖》長詩題跋即有“今圖八桂峰之奇,,琴尊聞暇君應披,。攜將北流重題記,字古禹穴勾漏碑”之句,,可見他頗在意這次桂林之外的桂東新游,。
黃賓虹這趟在桂林有《桂林八景》的新作,寓含此行紀游之意,,分別為《東澗春瀾》,、《西峰夕照》、《桂林晴嵐》,、《棲霞真境》,、《青碧上方》,、《洞口韶音》,、《訾洲煙雨》、《堯山積雪》;除外,,桂東南玉林周圍的山水是賓虹先生這次入桂畫旅的重頭戲,,北流的勾漏洞、容縣都嶠山都引得賓虹先生游興方酣,。
因與陳柱的私誼關(guān)系,,此次游桂,,往北流一走,該是他的意愿,。陳家附近有暗螺山,,風光優(yōu)美,賓虹先生游玩于此,,乘游興畫了《暗螺山圖》,,寫了《暗螺山》紀游詩,一同發(fā)在他主編的《學術(shù)世界》上(1936年10月第二卷第一期),。能查這本書的人不多,,茲錄如下:
筍興平坂度層岑,
裥路重重入沓冥,。
千萬嵱山回望處,,
峰尖云外豁遙青。
賓虹先生一生游歷半個中國,,然從畫跡和題跋上看,,黃山、蜀游,、漓江是其中見得最多的三大塊,,他在廣西兩次游歷所畫的寫生手稿,及以此創(chuàng)作的作品傳世很多,,其中以浙江省博物館為最,。
黃賓虹 棲霞嶺下 1953
我第一次見這些手稿的時候,就心儀畫中那種散漫純粹,,還有點滿不在乎的性情,,覺得跟他過去臨古畫稿的那般誠懇狀大相徑庭,畫中有堅定的自己,,每一筆起落寫劃都見出現(xiàn)場的真感受,。一筆下來,感覺意思不夠,,再過一筆,,以致不厭其煩,不怕畫壞,,直至意思足矣,,全無取巧、程式的筆路,。
看似粗頭亂麻,,如傅雷講的那般“散亂,無物可尋”,然則筆筆老辣,,當有指向,。他自己也講“筆宜有波折,忌率直”,,故畫中山水自有一股華滋厚氣,。
賓虹先生筆下寫來的桂林,大多是荒野一隅的風光,,即便名勝,,也大大區(qū)別于當下明信片上的流行桂林,而專有自己的觀看和性情,,著實讓人看了長見識長精神,。如畫堯山,他感受此地“純土少石,,最奇環(huán)繞,,眾峰中特見深厚?!碑嫪毿惴?,亦不取概念中“南天一柱”的孤拔山勢,而是將半邊山體畫出左邊紙口,,用密點亂線畫大片山體向右,,并漸次在右上處留出些許余地布白,題“獨秀山”款后擱筆,。
桂林難畫,,在于山水征服了你;桂林易畫,也在于太有譜,。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黃賓虹 2次桂林寫生 成了“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