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眾說 眾說
高速路分時段收費,,當避免復雜計價蠶食利益
8月15日,記者從交通部官方網站了解到,在近日印發(fā)的《交通運輸部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物流業(yè)“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見》中,交通部再次提出了完善公路收費管理,、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工作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交通部提出了探索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的政策,。據(jù)了解,官方提出該政策尚屬首次,。據(jù)此專家推斷,未來重大節(jié)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的政策有可能會產生變數(shù)。(8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
《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延宕已久,,在不同時間段均有“重磅消息”放出,。此番提出“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無異于是對輿論民情的又一次試探,。當然了,,針對這一新的政策動向,絕不能孤立看待,。聯(lián)想到去年曾曝出的“高速公路擬長期收費”,,以及最近一再被提及的“節(jié)假日高速免費將調整”等一系列信號,我們或許會發(fā)現(xiàn),,所謂“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的提法實在意味深長,。
通過價格杠桿來調節(jié)需求,從而引導高速公路的錯峰分流,,這一思路其實并不新鮮,。可即便如此,,高速公路分時段差異化收費,,還是必須直面幾個問題。比如說,,通行車輛是否具備足夠的價格彈性,,而能夠靈活地調整出行時間?再比如說,,執(zhí)行分時段定價的各條公路,,又該如何實現(xiàn)空間地理維度上的銜接?諸如此類的疑問,,顯然都有待于更具體的規(guī)則設計來回應,。
可以預見,分時段的差異化定價,,必然要基于過往的收費實踐來進行測算和制定,,這顯然需要一個可靠的“精算”過程作為支撐。但需要追問的是,,這一計算和定價的一系列過程,,其實施主體到底是誰?考慮到高速公路投資方,、債權方,、經營方錯綜復雜的結構,公眾未免擔憂所謂“收費方式”的調整,,會不會又開啟一場無休無止的利益算計——分時段差異化定價,,會否從整體上擴大收費規(guī)模,?
在現(xiàn)實語境中,相關利益主體以“分時段差別收費”為由,,行變相漲價,、趁機漁利之實,并非不可能,。一直以來,,高速公路的收費狀況本就極不透明,一旦其定價方式再趨向復雜化,,公眾想必更是無法知曉其中“奧妙”,。有鑒于此,我們有理由呼吁,,修訂后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在明確“分時段收費”的同時,,也應該有與之匹配的約束性條款才是:一者,強化對收費總額的控制,;再則,,重申收費主體的告知和公示義務。如若不然,,新規(guī)落地,,效果只能是事與愿違。
如今,,當我們試圖探討高速公路實行“分時段差異化收費”的可能性,,必然應意識到一個基本性的事實前提。那就是,,高速公路已經成為現(xiàn)代社會基礎硬件之一,,是滿足現(xiàn)代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通用硬件。這意味著,,公共財政有義務對此承擔先決性的兜底責任,,然后才是奉行“誰使用誰付費”的支付規(guī)則。無論是執(zhí)行統(tǒng)一收費,,還是分時段差別收費,從長遠來看,,減輕民眾的過路成本,,都將是不容置疑的改革方向。(然玉)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高速路 分時段收費 復雜計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