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為新聞獎評審把好關 為中國新聞界樹標桿
——第二十六屆中國新聞獎,、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審核工作側記
建立機制提升自覺,為中國新聞界樹立典范
自2014年起,,中國記協(xié)全面深化中國新聞獎,、長江韜奮獎評選改革,首次增設審核環(huán)節(jié),。今年,,正是審核委員會履行這項職責的第三年。
“從近兩年情況來看,,審核工作所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已經(jīng)顯現(xiàn)出來,。”中國記協(xié)主席田聰明認為,,一是大大減少了獲獎作品特別是獲一等獎的作品中所存在的瑕疵,,增強了“中國新聞獎”的權威性;二是增強了推薦,、報送兩個評選環(huán)節(jié)工作的嚴謹性,;三是對編輯記者起到很大的警示作用,,特別是對不少編輯記者的采訪作風、寫作態(tài)度和學習業(yè)務的自覺性,,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參加了兩年審核工作的湖南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楊為民深有體會:“今年,,很多單位都對報送作品和材料進行了審核把關,,新聞工作者的‘精品意識’在增強,明顯感覺報送作品質量高于往年,。以前感覺每天時間不夠用,,今年盡管工作量仍不小,但相對輕松多了,?!?/p>
兩年來,上海,、湖南等地記協(xié)紛紛成立了審核委員會,,從地方報送參評作品時就嚴格把好第一道關;廣大新聞工作者把“中國新聞獎應該是當之無愧的業(yè)界榜樣”深植入腦,,自覺提升對報送作品的要求,,自覺提高新聞作品的采編制作水準。
“我們的審核工作在新聞界引起了震動,,促使新聞界提高了報道水平,。”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編輯室主任錢蓮生說,,“今后,,應該將審核工作制度化。從眼前看,,它是中國新聞獎評選工作的一項改革創(chuàng)新,;從長遠看,有利于在全社會樹立中國新聞工作者的良好形象,,對我國新聞事業(yè)向著健康方向發(fā)展產(chǎn)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構筑科學嚴謹?shù)膶徍梭w系,,推出更多新聞報道的精品力作
為確保審核工作的專業(yè)性和代表性,,今年由42人組成的審核委員會劃分為14個審核小組,每小組配備了3名審核委員,,確保一線新聞單位和新聞教研機構代表的均等參與,。
每年評審工作結束后,中國記協(xié)都向社會發(fā)布《中國新聞獎參評作品差錯案例》,,為高校新聞教學研究提供鮮活案例,。剖石見玉,,淘沙見金。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李建偉深有感觸:“中國新聞獎是中國新聞界的標桿,,評選出的作品應該讓全國的新聞工作者都服氣,,能夠成為新聞界學習的范文,能夠在中國新聞史上流傳,?!?/p>
解放日報原副總編輯董強將中國新聞獎獲獎作品比作中國新聞業(yè)界的“風向標”。他認為:“好的作品從立意到采寫,,代表著當今新聞發(fā)展的最高水平,,更指引著全國新聞工作者前進和努力的方向?!?/p>
為使新聞獎評選向著更加規(guī)范化,、科學化的方向邁進,多位審核委員還提出,,全媒體時代,,中國新聞獎的評審還需緊貼融媒體報道的特色,從文字,、圖片,、影像等不同維度,參照對紙質媒體,、圖片和電視新聞等評定方法,,制訂更加細致的評審規(guī)則,進而引導融媒體報道的良性健康發(fā)展,。(完)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新聞獎 中國新聞界樹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