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聞逸事藏聞逸事
夏日清涼 看古人是如何避暑的
轉(zhuǎn)眼間夏至已過,,一年中最熱的時節(jié)季節(jié),,在炎炎夏日,大家最希望的就是躲進空調(diào)房,,至少也要開著冷風扇,,吃個冰淇淋,,好給這大熱天的降降溫,。但在沒有冰箱,、沒有空調(diào)、沒有電扇的古代,,古人又是如何避暑的呢?從這些古代藝術(shù)品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古人避暑,,或樹下乘涼,、或自制冷飲、或亭臺搖扇……不僅清涼,還很風雅呢,。
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
絹本,,墨筆
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國立美術(shù)館
《宋郭忠恕明皇避暑宮圖》無款識,畫幅題簽,,“郭忠恕越王宮殿圖,,穰梨館藏?!碑嬛袑m室建筑宏偉壯麗,,結(jié)構(gòu)復雜,細密精工,,造型準確,,避暑宮背山面水,景色宜人,。圖中山石呈卷云狀,,其宮殿樓閣描繪精密工致,法度嚴謹,,已是北宋中期郭熙畫派的風致,。故此圖繪制時間應(yīng)晚于郭忠恕,當在宋元之際,。在這么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避暑,,該多么舒服!
袁江《驪山避暑圖》
絹本,設(shè)色
現(xiàn)藏于首都博物館
袁江擅畫山水樓閣,,早年師法仇英,,中年對古代作品尤其是宋代的山水畫作過細心地摹繪。其畫傳流功力深厚,,尤其繼承青綠山水傳統(tǒng),,所作青綠山水,渾樸有致,。中年“得無名氏所臨古人畫稿,,技遂大進”。他將雄偉壯闊的山色與富麗堂皇的樓閣,,很好地融為一體,,既精細入微,又氣勢磅礴,,有力地提高了“界畫”的表現(xiàn)能力,,被推為清代“界畫”第一。光從畫來看就已經(jīng)覺得很是涼爽,,更何況住在里面,。
李家堯《驪山避暑行宮圖》
現(xiàn)藏于首都博物館
現(xiàn)代畫家李家堯的《驪山避暑行宮圖》描繪的是華清宮的景象,。背山面水、風景優(yōu)美,,實在是避暑的好去處,。
冷枚《避暑山莊圖》
絹本,設(shè)色
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
《清冷枚避暑山莊圖》反映了康熙時期避暑山莊建筑的圖樣,,對于了解避暑山莊的建筑沿革有著重要的圖像價值,。此圖以全景式構(gòu)圖描繪了皇家園林的壯觀氣勢??钍穑骸靶〕祭涿豆М?。”鈐“臣冷枚”,、“夙夜匪懈”二印,。鑒藏印有:“乾隆御覽之寶”、“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養(yǎng)心殿鑒藏寶”、“宣統(tǒng)御覽之寶”,。避暑山莊,,絕佳的地理位置,因山就水,,不愧是帝王們每年最愛去的地方,。
《九成避暑圖頁》
絹本,設(shè)色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本幅無款識,。對幅清代乾隆皇帝題詩,。鈐乾隆內(nèi)府諸收藏印?!妒汅拧分?。此幅為清宮舊藏,是故宮博物院庋藏的幾幅時代較早,、傳為唐人的繪畫作品之一,。乾隆題詩中有“九成瓊殿疊,百道玉泉翻”句,,認為此圖寫九成宮,。事實上,畫面描繪的是貴族出行和游樂的場面,,繁密富麗,,充滿亭臺殿閣,其間人物,、鞍馬,、舟車往來。畫法雖具大小李將軍“金碧山水”傳派的特點,,實為南宋畫家所作,。雖然圖上面描述貴族出行和游樂的場面,但身處山中,,亭臺樓閣,,十分清涼。
袁耀《驪山避暑圖屏》
絹本,,設(shè)色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本幅題“辛卯二月中浣邗上袁耀擬意”,,鈐“袁耀之印”、“昭道氏”二印,。驪山在今陜西省臨潼縣東南,,唐代在此建行宮,山北有溫泉,,初名溫泉宮,,唐玄宗李隆基時更名為華清宮,玄宗和寵妃楊玉環(huán)常在此避暑游玩,。袁耀根據(jù)這段史實發(fā)揮想像,,繪成此幅巍峨壯觀而又風光旖旎的畫面。圖中的樓閣建筑隱沒于群山之間,,相互輝映;山石的雄渾與建筑的精巧彼此襯托,。驪山是唐代帝王的避暑山莊,建筑隱于山間,,環(huán)境十分優(yōu)美,、涼爽。
《御制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
版框19.6cm×13.4cm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御制避暑山莊三十六景詩》又稱《避暑山莊詩》,,是描繪清代皇家園囿避暑山莊之建筑風貌和景致的詩文圖畫集,。圖繪避暑山莊三十六景,景觀皆為承德行宮仿江南名園勝跡所成,,始于“煙波致爽”,,終于“水流云在”。36幅圖的詩題之下皆有小記,,詩句有注釋,,注釋之引文出處用朱線標出,并有朱色句讀,。是書所繪景物燦彰,,界畫嚴整,鐫刻亦精致,,但構(gòu)圖布景略嫌板滯,,缺少靈動之氣,。
沈周《江亭避暑圖扇頁》
金箋,設(shè)色
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扇頁有自題:“池上一亭好,,夕陽松影中,。正無避暑地,認是水晶宮,。沈周,。”鈐“啟南”朱文印,。圖繪夕陽下,,高士策杖至江亭避暑的小景。扇面構(gòu)圖為左右開合式,,設(shè)色以綠色為主,,其青翠明潔的色調(diào)與簡約的景致相呼應(yīng)。清爽,、平淡的審美意趣與消除煩燥求得清涼的避暑主題相契合,,烘托出遠離市俗尋幽獨行高士其清逸雅淡的心境。
文徵明《東林避暑圖卷》
31. 8厘米×107.3厘米
現(xiàn)藏于大都會博物館
本幅行書自題七絕詩一首“短策輕衫爛漫游,,暮春時節(jié)水西頭,。日長綠樹青幃合,雨過遙山碧玉浮,?!焙筲j“文徵明印”、“玉磬山房”印,。右下角有“玉蘭堂印”鑒藏印,,畫心有“世美堂印”、“馬寒中印”等鑒藏印,。裱邊及外簽有當代書畫家狄葆賢(平子)題詩并記,,鈐藏印“平等閣主人”等。題記詳述了此作原為其父于清同治末年購得,、而他本人則在甲子年(1924年)夏六月重新裝裱的遞藏過程,。
畫中描繪古木森郁,山谷幽靜,,溪上水波不興,,一人佇立橋頭,策杖觀流,。作品明顯地帶有取法“元四大家”中倪瓚,、吳鎮(zhèn)的痕跡,作者很好地將倪瓚細筆疏皴的山石和吳鎮(zhèn)粗筆濃墨的樹木結(jié)合在一起,,用筆沉穩(wěn)雄健,,韻致醇厚,,加上近景的細致刻畫和遠景的虛化表現(xiàn),突出了文人優(yōu)游山林,、怡然自得的精神狀態(tài),。不論什么年代,山中果然還是避暑勝地,。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夏日清涼 看古人 如何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