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藏界人物藏界人物
徐邦達:注重著錄對書畫鑒定的作用
徐邦達特別擅長明清書畫作品的鑒定,,正如他自己所認為的一樣:“對明清名家作品之真?zhèn)伪鎰e較有把握,,因為年代近,且存世作品多,,容易掌握,,而在此之前的名家作品識辨難度較大……”(參見朱明堯《鑒定大家徐邦達》,《榮寶齋》,,2003年7月)對明清書畫的鑒定是徐邦達的強項,明清書畫留下來的材料和信息相對比較全面,,這對徐邦達技術(shù)全面的鑒定特點來說是最符合的,,也是他最得心應(yīng)手的。如《明清三家繪畫鑒考》,,就對王時敏,、王鑒、惲壽平三人的生平,、各個時期的繪畫風格,、著錄中對他們的評價一一說明,并列舉考辨三家的諸多作品,,包括印章,、題跋、筆法,、著錄等情況,,所收作品之詳細,考證之全面令人嘆為觀止,。
注重著錄對書畫鑒定的作用是徐邦達鑒定書畫的第二個顯著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
第一,充分利用歷代著錄書中的記載作為鑒定書畫的依據(jù),。歷代著錄對鑒定書畫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可以利用前人著錄中對書畫作者的藝術(shù)面貌和水平高下的評論作為確立的樣板,比較是否與所見書畫相符合,,從而為真?zhèn)闻袛嗵峁┮罁?jù),。二是從著錄中可以查到歷代鑒賞家對作品有無詳細記錄情況,為鑒定提供流傳有序的佐證,。徐邦達在鑒定古書畫時,,總是會引出作品在歷代著錄中的記載,然后將著錄中記載的評述與作品相比對,,加以細致的考辨,,再提出可信之處與可疑之處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如《古書畫偽訛考辨》,,引用大量著錄,,并將其進行排比,、甄別、演繹,,顯示了他對歷代著錄的博覽程度和駕馭能力,。《南宋帝后題畫書考辨》,,以著錄為核心,,把有南宋皇帝皇后題字的繪畫作品分別排出,一一詳細注明它們所在的著錄,,并作考證,,列舉的著錄之詳細,考證之精到,,充分說明他對歷代著錄的掌握了然于心,,著錄雖然只作為書畫鑒定的輔助依據(jù),但徐邦達已將它運用到了極致,。當然,,徐邦達雖然在鑒定書畫的實際操作中把著錄放在較為重要的位置,但在理論上也有非常理性的闡述:“對待著錄也要和對待題跋,、鑒藏印記一樣,,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著錄中所載,,不但傳記未必都確實,,即所錄作品中更多有偽跡,不能盡信也不可輕信,。古語云:‘盡信書不如無書’,,書并非全不可信,不過我們必須慎加識別與抉擇,,以免上當,。”(見徐邦達《古書畫鑒定概論》,,紫禁城出版社,,2005年10月)這就是徐邦達考慮問題的全面和謹慎之處。
第二,,表現(xiàn)在他本人親身編著的諸多關(guān)于書畫著錄的成果上,。《古書畫鑒定概論》中附《明清書畫著錄書編年表》全面收集記錄了明清的書畫著錄書,、作者,、編寫年代情況;《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把自己過目的故宮書畫按朝代編輯成冊,,注明作者,、品名、質(zhì)地,、藏處,,特別詳細標明每件作品的著錄情況,并加以簡單的評語,,包括是非真?zhèn)蔚葌€人的見解,。這些都是運用著錄鑒定書畫的寶貴資料?!豆艜嬤^眼要錄》記錄了故宮博物院院藏的部分作品,,這只是徐邦達所做的初步工作,他的目標是對全國各省市博物館,、文管會、文物商店等單位所藏的古書畫,,作一次全面考察,,編一部內(nèi)容豐富、資料翔實的古書畫著錄書,。目前出版的《古書畫過眼要錄》共分五冊,,法書三冊,繪畫二冊,,收錄在《徐邦達論古書畫匯集》的第二輯中,。這部著錄書的規(guī)模與質(zhì)量相對歷代任何一部私家著錄而言都有過之而無不及。除了編寫書畫著錄,,徐邦達還對古代著錄進行考辨和對比研究,。《兩種有關(guān)書畫書錄考辨》對米芾《山林集拾遺》與《寶晉英光集》的年代,、卷數(shù),、篇目、編次,、序跋等作對比考證,,證明《寶晉英光集》乃從《山林集拾遺》剽竊而來的結(jié)論。另考證了《宋中興館閣儲藏圖畫記》為《南宋館閣續(xù)錄》中儲藏欄的內(nèi)容,,并非專為一書等等,,以為后人運用著錄時提供借鑒。這些兼有資料性和學術(shù)性的著作,,為研究書畫鑒定提供了這個時代的寶貴資料,,顯示了徐邦達在書畫著錄研究方面的特長,是同時代的任何其他鑒定家所不及的,。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徐邦達鑒定書畫 顯著特點 注重著錄對書畫鑒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