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西漢千年魔鏡:陽光一照就投影
“見日之光”是西漢銅鏡,直徑7.4厘米,,凈重50克,。銅鏡是古人照面容用的器物。這件銅鏡乍看上去與一般銅鏡并無區(qū)別,,但若以一束陽光照到鏡面,反射后投影到壁上,壁上的光斑中就會奇跡般地顯現(xiàn)出鏡背面的圖案,、銘文,好像光線透過銅鏡,,把背面圖案,、文字映在壁上似的,故稱透光鏡。又因為在銅鏡背面花紋的外側(cè)有銘文:“見日之光,,天下大明”,,所以該鏡被命名為“見日之光”透光鏡。
西漢神奇“魔鏡”
古人一直將這種具有幻術般效應的“透光鏡”視為“神物”,。然而遺憾的是,,透光鏡至宋代(公元1000年左右)即已失傳。上海博物館有上萬枚銅鏡,,發(fā)現(xiàn)所謂透光現(xiàn)象的卻只有四枚,,而且都出現(xiàn)在漢代。
透光鏡也從此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被外國人稱為“魔鏡”,。一千多年來,這種神奇的現(xiàn)象吸引了古今中外的眾多學者,,從我國宋代的沈括到清朝的鄭復光,,從中國到大洋彼岸,無數(shù)學者試圖揭開這困擾了世界千年的古鏡之謎,,但是沒有人能用實驗的方法證實自己的猜測,,或者更確切地說,沒有人真正復制出與西漢透光古鏡完全相同的鏡子來,。
直到近20年,,我國科技工作者才終于解開了這個謎團。原來這個銅鏡在有銘文和圖案處非常厚,,無銘文處比較薄,。因為厚薄不均勻,造成銅鏡產(chǎn)生鑄造應力,,并且在磨鏡時發(fā)生彈性變形,,所以厚處曲率小,薄處曲率大,。因差異十分小,,僅幾微米,肉眼根本沒有辦法察覺,。曲率的差異與紋飾相對應,,當光線照射到鏡面時,曲率較大的地方反射光比較分散,,投影就較暗,;曲率較小的地方反射光比較集中,投影就比較亮,。所以,,我們能從反射圖像中看到有較亮的字跡花紋顯現(xiàn)出來,。這些是鏡背面的圖像,而從表面看來,,銅鏡好像真的能“透光”,。
編輯:陳佳
關鍵詞:西漢千年魔鏡 陽光一照就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