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一品一鑒一品一鑒
紅軍大破閻錫山河防
1936年2月20日至5月5日,,紅軍打響了東征戰(zhàn)役,。這次重大行動起決定性作用的第一步戰(zhàn)略任務,就是怎么順利快捷地渡過黃河且突破閻錫山的黃河河防,。在近千里的黃河沿線,,閻錫山修筑高碉,、暗堡1000余個,每碉駐兵一班或兩班,,重要渡口駐兵一排以上,,各碉之間距離以火力能夠互相交叉為準,河防一線總兵力達4個獨立旅之多,。
東征紅軍將領合影,。左起(東征前的紅軍將領):左權、彭德懷,、聶榮臻,、陳賡、孫毅,、聶鶴亭
準備渡河東征的紅軍騎兵部隊
在此情況下,,毛澤東、彭德懷指揮紅一方面軍,,巧妙地東渡黃河,,在短時間內大破閻錫山的所謂“固若金湯”的黃河防線。
精密準備
1936年1月27日,,中央召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會議,,決定東征進軍路線,部署了東征兵力,,正式組成紅軍抗日先鋒軍,,由毛澤東任總政委,彭德懷任總司令,。
2月2日,,紅軍東征總司令彭德懷率領總部工作人員,從延長出發(fā),,向清澗縣黃河方向前進,。經(jīng)過3晝夜的緊張行軍,,于5日渡過無定河到陽村。隨即,,彭德懷同毛澤東到無定河以北之大相村后,,即率電臺去無定河口上下游各數(shù)十里長的沿岸觀察,檢查渡河船只,,選定和偵察渡河點,。他花費了7個晚上,認真?zhèn)刹炝思t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的兩處渡河點,,也盡可能多地偵察了敵情,,不僅了解了對岸敵人碉堡周邊的工事構筑、兵力火力配備,、預備隊的位置,,而且真實掌握了敵人的縱深配備方案,以求確保東渡取得勝利,,同時還準備了萬一形勢危急,,能夠安全撤出的方案。
彭德懷在黃河邊做了一個多月這樣的準備工作,。為了把對岸每一個碉堡敵人的兵力,、火力配備以及預備隊位置都搞得一清二楚,他還進行了詳細的偵察工作,,選擇了適當?shù)亩珊狱c,,大體保證了渡河的準確性。
戰(zhàn)役打響前夕,,彭德懷來到預定渡河點視察工作,,發(fā)現(xiàn)只造出了15艘船。他細心地計算出一個問題:如果每船乘坐30人,,來往一次運載到岸大概需要l小時20分鐘,。全軍1.4萬人,加上行李,、伙食擔子、馬匹等,,區(qū)區(qū)15艘船是無法保證東渡勝利的,,萬一情況有變化,回師的安全也無法保證,。于是,,彭德懷立即決定組織地方黨、政,、民全力以赴,,星夜趕造船只上百艘,。每只船配備三至四個船工,并且對船工加強政治動員和組織訓練,。這樣才有了東渡的勝利保證和必要時西渡返回的安全措施,。
紅一軍團和紅十五軍團渡點正面守敵各不到一個營,其縱深也只有留譽鎮(zhèn),、石樓各一個營,,都離河岸30至40里。待敵縱深部隊到達河岸時,,紅軍之戰(zhàn)斗部隊即可全部渡完,。
等到一切準備工作安排妥當后,彭德懷回到了大相村,,向毛澤東匯報了各項準備工作的情況,,特別是渡河地點、時間,,最終得到了毛澤東的首肯,。
編輯:邢賀揚
關鍵詞:紅軍 閻錫山河防 東征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