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南宋紙幣貶值引發(fā)信用危機 政府發(fā)行代用幣
1956年,,在杭州西湖的疏浚工程中,,出水了一枚形狀奇特的牌狀錢幣,,被稱為南宋錢牌,。形狀為長方形的小牌,,銅鑄,,兩面都有字,,正面文字為“臨安府行用”,,錢背則記為“準五伯文省”、“準三伯文省”,、“準貳伯文省”等,。錢文中的“準”字是“平”,“伯”是“佰”,,“省”就是當“省佰”,,意思是在交易時支付小牌相當于對應百文銅錢。這些都是五代起沿用下來的金融流通制度,。
據(jù)《五代史·王章傳》記載“官庫出納緡錢,,皆以八十為陌”。意思是80文錢為一百,,宋代沿用其法,,改為770文為一貫錢,77文當百,?!皟E伯文省”合兌為銅錢154文;“凖叁伯文省”兌231文,,“凖伍伯文省”兌385文,,以上這些均有史料可查。錢牌長度和寬度因面額大小而異,,“凖貳伯文省”長6.2厘米,、寬1.9厘米;“凖叁伯文省”長6.7厘米,,寬1.8厘米,;“凖伍伯文省”小型的長7.3厘米、寬2.3厘米,,大型的長7.9厘米,、寬2.7厘米,面文均為“臨安府行用”五個字,,背面標明幣值,,分別為準貳佰文省、準叁佰文省,,和準伍佰文省面,、背文均楷書,且制作精美,。
那么,,南宋理宗淳祐年間為什么要鑄造這樣形狀奇怪的錢幣呢?臨安即現(xiàn)在的浙江杭州,,是當時南宋的國都,?!芭R安府行用”規(guī)定了這種錢牌的流通范圍限于臨安府,是一種代用幣,,其鑄行是與當時會子的貶值有很大的關系,。紙幣的貶值造成了貨幣信用危機,人民開始拒用紙幣,,而且當時的會子大面值多,,小面值少,使用極為不便,。同時,,市場對銅錢的需求大增,銅錢常常供不應求,,經(jīng)常發(fā)生錢荒現(xiàn)象。為了維持正常的商業(yè)活動,,當時城里的官員們明令禁止銅錢出城,。城市內(nèi)外貿(mào)易流通只得依賴紙幣。而大額的紙幣投入市場,,有不便找零之弊,,于是就產(chǎn)生了錢牌這種代用幣。(夢華)
編輯:陳佳
關鍵詞:南宋紙幣貶值 引發(fā)信用危機 政府發(fā)行代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