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xiàn)場>訊息訊息
在紐約看《吶喊》感受蒙克的憂郁與絕望
一個人臉部扭曲,,捂住雙耳,,張開嘴用力嘶吼,在血紅色的天空、暗潮洶涌的河流旁,,顯得更加狂亂與苦悶,,這是挪威藝術(shù)家蒙克(Edvard Munch)的代表作《吶喊》(The Scream),。今年,,紐約新藝廊(Neue Galerie)也展出這幅名畫,讓人們感受蒙克的憂郁與孤獨,。
《吶喊》粉彩版
《吶喊》油畫版
《吶喊》共有四個版本,,在紐約新藝廊展出的是粉彩版,可以看到流動急促的線條與人物輪廓,。策展人吉爾·勞埃德(Jill Lloyd)表示,,雖然《吶喊》最珍貴的是挪威國家畫廊(National Gallery)的油畫版本,但粉彩版本色彩活潑生動,,就像昨天剛完成的作品,,她認為這是最有表現(xiàn)力的一幅。
蒙克有段不愉快,、抑郁的童年,母親與姊姊相繼去世,,父親則患有精神疾病,,他曾說,病魔,、瘋狂,、死亡是圍繞他搖籃的天使,且持續(xù)的伴隨他一生,。這可能也是他常描繪人性脆弱,、罪惡、關(guān)係疏離等主題的原因,。
同時,,他也運用鮮艷的色彩、抖動的筆觸來表現(xiàn)內(nèi)心強烈的情感,,給人矛盾不安的感受,,開創(chuàng)了20世紀(jì)繪畫的新境界。其中,,又以《吶喊》最為經(jīng)典,,整幅畫扭曲的構(gòu)圖,、流動的線條,暗示了人類面對生存的焦慮,、苦痛與內(nèi)心脆弱,,被視為存在主義的象徵。
在《吶喊》之外,,紐約新藝廊也以“蒙克與表現(xiàn)主義”(Munch and Expressionism)為題,,展示蒙克與8位同時代表現(xiàn)主義畫家,探索蒙克對藝術(shù)史的影響,。展覽展至6月13日,。
對比蒙克與席勒 戀愛的孤獨與情欲
策展人吉爾·勞埃德以青春期、城市焦慮,、自畫像等主題,,從9位藝術(shù)家的作品中,共挑選了85幅畫作展示,,藉此對照表現(xiàn)主義畫家的風(fēng)格,。同時,她也將蒙克與奧地利藝術(shù)家埃貢·席勒(Egon Schiele)描繪戀愛的作品擺在一起,,希望比較這2位畫家的浪漫情懷,。
雖然蒙克談過多段戀情,但他不愿步入婚姻,,終身孤獨,。1899年,他與富商之女拉森(Tulla Larsen)相戀,,共同游歷意大利,,感情甜蜜,但拉森提出與他結(jié)婚的要求后,,蒙克卻推辭,,兩人最后因此分開。
蒙克《兩個寂寞的人》
蒙克曾寫道,,他從小討厭婚姻,,他病弱、令人緊張的家庭常給自己一種感覺,,就是他沒有權(quán)利結(jié)婚,。在《兩個寂寞的人》(Two Human Beings, The Lonely ones)中,,就能看見蒙克對男女關(guān)係的看法,。
《兩個寂寞的人》描繪一男一女站在岸邊,凝視著河水,,互動疏離,,彷彿正要分手,,而明亮的顏色讓整幅畫看起來更加凄美。這對戀人之間的距離,,無論是暗示相愛容易相處難,,或表達即使相愛,終究是兩個獨立的個體,,都飽含深沉的孤獨感,。
相較于蒙克,埃貢·席勒的戀情美滿快樂,,常描繪與情欲有關(guān)的作品,。埃貢·席勒是克林姆的學(xué)生,題材多為女性與人物裸體,,常以大膽的線條與稜角刻劃身體,,色彩則憂郁濃厚。
蒙克《Man and Woman I,, Lovers I》
在《Man and Woman I,, Lovers I》中,以褐色調(diào)描繪一對戀人躺在床上,,男人眼神銳利,,張開雙手,彷彿正要擁抱女人,。而女人俯臥在男人身旁,,顯得既曖昧又挑逗,表達了戀愛的激情與欲望,。
編輯:陳佳
關(guān)鍵詞:在紐約看《吶喊》 感受蒙克 憂郁與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