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還有多少公交卡押金式的濫收費
公交IC卡押金背后,實際涉及公共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大問題,。壟斷式尋租該整治,,制度性缺陷該矯正,,這樣,,那些持續(xù)損害政府公信力,、損害公眾利益的資金“黑洞”才能逐一消除,。
國家工商總局日前發(fā)出公告,,指出目前供水、供電,、公交,、殯葬等行業(yè)強制交易、濫收費用等限制競爭和壟斷行為十分突出,。決定自今年4月至10月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集中整治專項執(zhí)法行動,。其中,公交IC卡收取明顯高于成本價的工本費或押金,,屬于重點整治的突出問題,。
公交卡押金涉嫌濫收費問題,社會詬病已久,。根據(jù)住建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早先的數(shù)據(jù),,全國約有4.2億多使用中的城市公交IC卡,以每張卡收取10元的最低額計算,,全國公交卡押金至少有42億元規(guī)模,。而實際上,許多城市收取的公交卡押金不止10元,,而多達20元至50元,,用戶補卡退卡時,不少城市公交公司通常以磨損費等名義扣除而不予退還,。多年來,,輿論、公眾對公交IC卡押金的收費標準,、去向質疑不斷,,也不乏市民、律師提起訴訟,然而大多不了了之,。
工商部門將公交IC卡工本費和押金列為重點整治項目,,首次認定了其涉嫌利用壟斷地位濫收費的性質,這是本就早該進行的仲裁和監(jiān)管,。而專項整治行動能否讓長期積累的公交IC卡押金和滋息不再成為“黑洞”,,能否建立起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方便還之于民的資金管理機制,能否從根子上改變相關行業(yè)的游戲規(guī)則和相關單位的設租慣性,,恐怕還是未知數(shù),。一筆筆看似小賬的公交IC卡押金背后,實際涉及公共利益能否得到保障的大問題,。讓公交IC卡不再成為侵奪公共利益的工具,,工本費和押金設定應走聽證程序,資金應列入財政專戶并公開化,,利益受損用戶應有求償渠道并被明確賦予求償權,。在每一道可能產(chǎn)生尋租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建立更剛性的監(jiān)管機制,,都需要扎起籬笆,,如此,聚集在公交IC卡上的部門利益,、地方利益格局才有可能真正破除,。
治理公交IC卡押金“黑洞”當如此,治理供水,、供電等其他公用事業(yè)領域那些公眾見怪不怪的行業(yè)積弊同樣該如此,。相關企業(yè)強制申請辦理水、電,、氣入戶的經(jīng)營者或消費者購買其提供的入戶設備和材料,,強制收取電力管網(wǎng)建設費用,暗自控制調快水電表轉速等新聞,,人們時有耳聞,。對于水老虎、電老虎們利用優(yōu)勢地位設租尋租的行為,,也需要從根子上治理,。
還要看到,壟斷行業(yè)的強制交易,、濫收費用行為,,只是公共利益流失的部分源頭。新華社曾發(fā)文,追問土地出讓金,、住宅維修基金,、民航發(fā)展基金、城市停車費,、彩票資金的去向,。盡管這些資金多被納入全口徑預算管理,但不乏藏著掖著,、甚至被侵占挪用的案例,。此前國家審計署公布的彩票資金審計混亂情況就是一例。正是這些假以各種公共名目的巨大“黑洞”,,吞噬了公共資產(chǎn),,侵犯了公共利益。
壟斷式尋租該整治,,制度性缺陷該矯正,,這樣,那些持續(xù)損害政府公信力,、損害公眾利益的資金“黑洞”才能逐一消除,。從這個角度看,市場監(jiān)管部門的專項整治只是初始,,公用事業(yè)的改革,、財稅制度的現(xiàn)代化才是更核心的命題。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公交IC卡 押金 壟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