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傳豐臺火車站將改造 無文物身份的老站房引關注
在豐臺火車站停辦客運的六年間,幾乎年年都會傳出升級改造的消息,今年也不例外,。
近日又有媒體報道,,豐臺站改擴建工程將在四季度開工,,新站定位為高鐵樞紐站,。這一消息引起了學者的擔憂,,因站區(qū)內(nèi)尚存一座老站房,,是百年老站為數(shù)不多的歷史見證,,但其尚無文物身份,,恐在建設中被拆。
記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由于歷史資料稀缺,,老站房的始建年代尚且模糊,給這座面臨巨變的火車站留下一道難解的謎題,。
老站房延伸出來的雨棚及12根廊柱,,帶著歷史的氣息
探訪 老站建筑遺跡 部分被出租
拍攝鐵路照片30余萬張,《追火車》一書的作者王嵬,,最近開始關注豐臺站的老站房,。未來的升級改造,讓這位鐵路學者為老建筑的命運而憂慮,。
坐落在正陽大街南側(cè)的豐臺火車站,,始建于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東鄰北京南,、北京站,,西鄰豐臺西站,是通往京山,、京廣,、豐沙、京原鐵路干線的咽喉要道,,上世紀80年代日均上下車達3萬多人,,是北京鐵路局特等站之一。
2010年6月,,豐臺站停辦客運業(yè)務,,與百姓出行說再見。如今,,售票大廳,、候車室出租給了商鋪,讓人很難發(fā)覺這是座百年老站,,唯有中央建筑頂端停擺的大鐘,,提醒路人這里流逝的光陰。
曾有人把守的門樓,,如今可隨意出入,,進門右轉(zhuǎn)向西,一座其貌不揚的平房建筑,進入到視線當中,。王嵬打開手機里的老照片告訴記者:“這就是那座老站房,。”
記者看到,,老建筑坐北朝南,、面向站臺,房屋呈長條狀,,北側(cè)及東側(cè)山墻被其它建筑遮擋,,只露出南面及西側(cè)山墻。整面南墻上的老磚,,被新的瓷磚覆蓋,空調(diào)外掛機,、鋁合金窗戶,、金屬防盜門……老房的韻味完全被掩藏,唯有延伸出來的雨棚及12根廊柱,,延續(xù)著老房的容貌,。一張拍攝于日偽時期的照片顯示,當時這座站房就已存在,。
轉(zhuǎn)至老房西側(cè),,景象則完全不同。山墻上并未粘貼瓷磚,,雖粉刷了黃漆,,但老磚仍完整示人,博風板下還保留有類似“懸魚”的裝飾物,。
由于房子內(nèi)部被打上隔斷,,原始格局已無從辨識。西側(cè)幾間屋子仍被鐵路部門用作辦公,,東側(cè)則變?yōu)槌鲎夥?,一位租房戶正在房前悠閑地沖洗小轎車,雨棚下晾曬著衣物…… 這給老房平添了幾分市井氣息,。
王嵬考證發(fā)現(xiàn),,豐臺站曾多次改造,這座老建筑卻幸存下來,,成為站區(qū)內(nèi)最古老的建筑,,但其始建年代,仍然說法不一,。
回憶 日偽時期被用作站長室
為搞清楚老站房的始建年代,,法制晚報(微信ID:fzwb_52165216)記者尋訪了多位老人,認為出自日本人之手的占多數(shù)。
80歲的崔桂祿老人,,1954年來到豐臺站工作,,在他印象中,老站房做過站長室,,同時兼作會議室,、娛樂室…… 可能修建于日偽時期。
《豐臺站紀事》一書作者吳孝時,,今年已是90歲高齡,,是位老鐵路職工,1952-1955年任豐臺站技術室主任,。對于老站房,,他并未做過考證,但仍有一些模糊的記憶,。
1943年,,吳孝時畢業(yè)于北京鐵路學院,次年到豐臺火車站從事運轉(zhuǎn)工作,。1944年的豐臺站,,站長、副站長,、運轉(zhuǎn)主任等管理職務,,都是由日本人擔任,中層干部多是滿鐵過來的東北人,,普通職工則當?shù)厝溯^多,。
在日本人占領期間,老站房被用作站長室,,站長森川進在豐臺站工作了八年,,但由于業(yè)務層級比較低,吳從未親眼見過這位日本站長,。1945年,,國民政府接管豐臺站,站長室的功能被沿用下來,。
編輯:陳佳
關鍵詞:傳豐臺火車站將改造 無文物身份的老站房 引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