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之后,,華商報記者聯(lián)系到“神鍋”廠家,,詢問想進貨,對方同樣不停地問“誰介紹的”,、“做什么場子”等,。聽到記者對此行比較陌生,講的都是“行外話”,,對方把電話掛斷了,。隨后記者再打電話,,要么不接,要么已處于停機狀態(tài),。
隨后,,華商報記者又跟“凈化血液機”的廠家聯(lián)系,對方答非所問,,即不告訴產品情況,,也不回答廠家地址。
為什么這些廠家都不愿意光明正大做生意,?為什么這些自稱有“神奇”療效的設備,,正規(guī)超市、家電市場或醫(yī)院沒有出售呢,?答案很明顯,,因為正規(guī)出售,要有正規(guī)廠址,、檢測,、認證等一系列要求。而他們只用一個“神”字就行了,。
>>老人的心理
空虛是主因 有的對銷售人員的“關懷”上癮
很多人會問,,為什么騙的都是老年人?
心理專家趙鳳娟介紹,,之所以老人容易被騙,,一是對方服務熱情,大打情感牌,。一進門倒一杯熱茶,,喊一聲叔叔阿姨,老年人由于子女多工作繁忙,,無暇陪伴,,生活乏味空虛,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對騙人者嘴甜主動拉近兩者關系的示好很是“受用”,,讓老人很快迷失在這種“親情”里;二是抓住了個別老年人愛占小便宜的心理,。用一些小禮品免費贈送給老年人,,一天比一天的贈品更有吸引力,以此吸引老年人群,;三是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狀況總體呈下滑趨勢,各項身體機能逐漸衰退,,這時他們就會尋求各種方式來保障健康,面對醫(yī)院里繁瑣的就醫(yī)流程及日復一日地定時定點吃藥,,老年人更喜歡選擇性地去傾聽,、購買一些符合他們當前心理需求的話語和能“包治百病”的所謂的“保健產品”,而騙人者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這種心理特征來逐步實施他們的騙術,。
如何預防老年人被騙呢,?趙鳳娟介紹,老人之所以容易落入“免費講座”,、“免費試用”等陷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內心寂寞,溝通的愿望得不到滿足,。她建議,,對老人進行更貼心的精神關懷,需要呼吁,、督促子女“?;丶铱纯础保尷先诉h離形形色色的欺詐,。另有些老年人被騙后,,怕消息傳出去被別人說成是“老糊涂”,所以選擇了隱瞞,。因此,,專家建議老人的家人和朋友在得知老人被騙后,應引導老人正視自己被騙的遭遇,,幫他們分析被騙的原因,,不要過度責備。
雖然這些銷售人員動機不純,,但他們對老人家這種“貼身式問候照顧”卻可能導致老年人心理成癮,。65歲以上的老人很容易患上心理依賴綜合征,美國,、日本等國家?guī)资昵熬陀忻襟w關注過,。彼時,日本規(guī)定類似這種無科學依據(jù)的保健儀器不能宣傳推廣,,只能在雜貨店里賣,。
>>查處的難處
公安、工商,、藥監(jiān) 多頭管理致維權難
醫(yī)療器械作為一種特殊商品,,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注意事項,使用不當會損害健康,,甚至威脅生命,。特別是一些三無產品,,容易發(fā)生漏電等安全隱患,非常危險,。這些銷售人員為了逃避監(jiān)管,,一般都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今年1月份,,豐登北路圣凱諾假日酒店,,數(shù)十名老人被騙后,個別老人第一時間向當?shù)鼐綀蟀?。轄區(qū)桃園路派出所立即出警,,即便這樣,只抓住了一人,。警方把數(shù)十名老人情況登記后稱,,因涉及虛假宣傳銷售,屬于工商管理,;老人們又到工商部門反映,,工商部門稱,只能采取處罰或對企業(yè)進行整治,,保健藥品在藥監(jiān)局,,需要鑒定藥的真假,再說這些三無產品和游擊隊式的坑蒙拐騙,,他們也無法處理,;而藥監(jiān)部門稱,他們只做檢測,,無法控制人員,。
而在豐登路周邊方圓2公里范圍,就有多家固定的街道小店面和租用酒店,、飯店的流動營銷點打著免費體驗幌子,,忽悠老人買“三無”保健產品。
編輯:王瀝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