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李春雷:作家一定要找好自己的“準心”
他是魯迅文學獎獲得者中最年輕的報告文學作家,也是徐遲報告文學獎歷史上唯一蟬聯(lián)三屆的獲獎?wù)?;他的長篇報告文學《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被文藝界公認為中國工業(yè)題材文學創(chuàng)作的代表作品,;他的紀實文學作品《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被全國各大報刊轉(zhuǎn)載……本期《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文藝名家講故事》欄目對話著名作家李春雷,。
李春雷
2014年4月21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登《朋友(紀實文學)——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
父親幫我播下文學夢的種子
我的啟蒙老師是我父親,。小時候,著名作家從維熙的堂弟插隊到我們村,,經(jīng)常到我家吃派飯,。他和我那喜愛文學的父親成了朋友,經(jīng)常聊起北京城里的文壇故事,。我父親就會把這些故事講給我聽,,所以我文學夢的種子在那時就埋下了。
上初中時,,一位高中語文老師看過我的作文后,,覺得我是寫作的料。后來我因為偏科,、成績差沒考上高中,,這位老師就向校長再三推薦,希望破格錄取,。人生中有這樣的恩師實屬幸運,,如果當時上不了高中,我就不會有今天的發(fā)展,。因此,,上高中后我狠抓學習。初中時數(shù)學考十多分,、英語考七八分,,但是高考的時候這兩門課反而給我增分了,我上大學居然讀的是英語系,。
1984年9月,,我上高二,邯鄲市舉辦了一場國慶征文大賽。我寫了一篇散文《笑笑飯店》,,拿給老師看,,老師看完后懷疑我是不是抄的,我說是我寫的,。老師感到很驚奇,,他說不管這次征文有多少人參加、多大的范圍,,他敢斷言這篇文章肯定是第一名,。一個月后,我果然拿了一等獎,。這次獲獎讓我第一次找到了文學的感覺,,也奠定了今后的自信心。
大學畢業(yè)我進入邯鄲日報社工作,,當時我年輕氣盛,,有夢想有精力,寫了很多作品,,發(fā)表量大,,也拿了很多獎。我平常閱讀量比較大,,剛進報社的時候以為新聞稿好寫,,一上手才感覺不是那么容易。我虛心向一些老記者學習,,很快就上路了,。再加上有點文學底子,后來發(fā)表了不少通訊作品,,其實這些通訊作品就是我早期的報告文學,。
受傷才知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我在報社從事新聞工作以后,仍然懷揣著文學夢,,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名作家。搞了幾年新聞后,,我感覺應(yīng)該有進一步的突破,。于是在1998年“全國工業(yè)學邯鋼”大潮中,我勇敢地走進了邯鋼,。當時,,全國各地的新聞記者和很多作家,都在以邯鋼為題材進行多種形式的文藝創(chuàng)作,,而我是當?shù)氐囊粋€小記者,、一個本地的文學青年,我決定要利用好這個優(yōu)勢。我以當?shù)厝说纳矸萆钊氩稍L了邯鋼的一些基層工人,、退休老干部,,我還和工人們在一起吃住,過春節(jié)也沒回老家,。
我們平時看到電視上鋼花飛舞似乎很有詩意,,但對鋼鐵工人來說,每一朵鋼花都是隱患:鋼花的內(nèi)核是鋼液,,每一滴鋼液溫度達到1600度,!鋼鐵工人在爐前雖然有保護服,但鋼花會落到人的頭發(fā)里,,鉆到人的耳朵里,,令人防不勝防。所以說鋼鐵工人的工作是很危險的,。我記得邯鋼的老總曾讓我看他的眼睛,,我問怎么回事,他說你細看一下,。原來他經(jīng)歷過鋼液濺到眼睛的事故,,上下眼皮受傷,萬幸的是視力沒受到影響,。
1998年大年三十,,我在邯鋼和工人們一起守歲。那天晚上發(fā)生了一次事故:鋼水大噴,。我急忙往遠處跑,,可一滴美麗的鋼花還是追上了我,落在了我的左手上,。我本能地用另一只手去抓,,頓時血肉模糊,火辣辣的疼痛,。在我拼命往外跑時,,工人們卻迎著稠密的鋼花,去排除事故,。這次事故中,,兩人重傷,數(shù)人輕傷,。我是農(nóng)民出身,,對鋼鐵到底是怎樣煉成的,根本不知道,,但鋼花給我留下的傷疤和疼痛,,徹底打通了我和工人之間的情感,,靈感翩翩而至。
當我的長篇報告文學處女作《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問世后,,很多人沒想到一個年輕人能把煉鋼的苦與甜,、鋼鐵的曼妙與芳香寫出來。這篇作品先后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等媒體發(fā)表,。
在地震災(zāi)區(qū)的“生死奮戰(zhàn)”
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當天夜里,,我主動向中國作協(xié)請纓參戰(zhàn),并有幸成為第一批趕到現(xiàn)場的作家,。當時的震中地區(qū)時時發(fā)生強烈余震,,非常危險。我背著睡袋,、干糧和水,,步行在滾石亂飛的山路上采訪,長達一周時間,,幾度死里逃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我創(chuàng)作了一部長篇和3個短篇,,其中短篇報告文學《夜宿棚花村》后來被選入《大學語文》課本,。
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后,我再次請纓,。在中國作協(xié)的支持下,,我獨身一人連夜飛往西寧,又在冰天雪地中日夜兼程18個小時,,翻越4824米的巴顏喀拉山,,以最快速度到達海拔4000米以上高原雪域深處的震中——結(jié)古鎮(zhèn)。由于行動突然,,缺乏休息,,極度疲憊,且是初上高原,,我的高原反應(yīng)特別強烈,,幾天幾夜不能睡覺,滿眼金星,、頭痛欲裂,,幾次昏倒,只能依靠吸氧和喝葡萄糖維持,。最難受的時候,我甚至感覺到了死亡的迫近,。前線指揮部急忙聯(lián)系飛機,,讓我與傷員一起轉(zhuǎn)移,。但我明白,北京方面只有我一個作家在場,,使命在身不能后撤,,死也要死在最前線!死也要死在崗位上,!
就這樣,,我穿著軍大衣,戴著風雪帽,,每天步行20多公里,,堅持在地震災(zāi)區(qū)采訪,實在走不動了,,就在路邊的干草地上躺一下,。采訪結(jié)束后,我沒有休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創(chuàng)作了4篇作品,,分別發(fā)表在《人民日報》《求是》《光明日報》《文藝報》上。
深入采訪幫我找到“朋友”
說到紀實文學《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這部作品,,我應(yīng)該感謝《光明日報》,。習總書記在河北省正定縣任職期間,認識一位作家朋友叫賈大山,。賈大山逝世一周年時,,習總書記寫過一篇悼念文章,后來又經(jīng)《光明日報》發(fā)表,,在全國引起了很大反響,。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背后應(yīng)該還有很多感人故事,,可以再深挖一下,。
2014年春節(jié)前,我到河北省正定縣采訪,。除了單獨的深入采訪外,,我還把當年與習總書記一起工作的一些老戰(zhàn)友、老同事請到一起共同采訪,,并反復印證,。通過采訪,我進一步受到觸動,。習總書記當年在正定工作后登門拜訪的第一個人是賈大山,,而在賈大山臨終前,習總書記到他的床頭探望并和他合影,。這個故事真實,、感人且完整,,是任何作家都虛構(gòu)不出來的,而且擁有獨特的現(xiàn)實意義和永久的歷史價值,。于是,,我決定打破傳統(tǒng),用純正的文學筆法去書寫,,為歷史留下最真實,、最精美的記憶。
2014年整個春節(jié)期間,,我精心創(chuàng)作了《朋友——習近平與賈大山交往紀事》,,歷經(jīng)20天。我深知這部作品的故事要絕對真實,。采訪的時候,,對每一個時間、每一個地點,、每一個故事我都反復核實,,不能有絲毫的虛構(gòu)。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在絕對真實性的基礎(chǔ)上,我又用文學語言,、文學的結(jié)構(gòu)將素材進行了剪裁,、加工。作為一名現(xiàn)實主義作家,,我試圖通過習總書記與賈大山的“正定之交”,,給社會提供一些思考,無論從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角度,,從勤于讀書、善于學習的角度,,還是從勤政廉政,、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角度,從端正友誼,、完美人格的角度,,都希望能給讀者以啟發(fā)。
文學創(chuàng)作一定要走大路,、走正路
文學作品最終是為社會,、為大眾服務(wù)的,作家天生應(yīng)該具備為人民,、為國家寫作的責任,,寫正能量,、寫真善美。作家一定要調(diào)整好自己的“準心”,,往這個方向走,走好了以后,,你的思想性,、藝術(shù)性就可以實現(xiàn)最大化,大部分人喜歡你,、閱讀你了,,市場自然就起來了。因此,,文學還要走大路,、走正路。
深入生活,,應(yīng)該是作家永遠的功課,。其實,每天我們都在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生活,。但作為一名作家,你表現(xiàn)的不能僅僅是文人圈里的事,,你還要表現(xiàn)文人之外的多彩世界,。所以,我不僅要熟悉我已經(jīng)熟悉的生活,,還應(yīng)該走進自己陌生的生活,。
2014年底,我主動申請到基層去鍛煉,,組織批準我到我們省的一個縣去掛職,。我?guī)缀醢讶h的鄉(xiāng)村走遍了,結(jié)交了很多農(nóng)民朋友,,深深感受到新時期中國農(nóng)村細細碎碎而又轟轟烈烈的變化,,也對于“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是從基層成長起來的,,是從扎扎實實的創(chuàng)作中走出來的,,寫群眾、寫生活,、寫感受,,讓我和老百姓肩并肩、手拉手,、心連心,,但這一年的掛職鍛煉給了我更多的收獲,。我和縣委宣傳部門一起,謀劃了多項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文明燎原行”“網(wǎng)絡(luò)媒體走進邯鄲縣”“中國作家看邯鄲縣”“南街村文化藝術(shù)節(jié)”等宣傳文化活動,,有些是我過去幾十年耳聞過但沒有經(jīng)歷過、沒有這么近距離接觸過的,。目前我正在創(chuàng)作一部反映掛職生活的長篇報告文學,,今后我將帶著這些體驗和力量,,努力寫出更好的作品,。
人物簡介
李春雷,1968年2月出生,,河北省成安縣人,,國家一級作家,,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代表作品有《鋼鐵是這樣煉成的》《寶山》《木棉花開》《夜宿棚花村》《朋友》等,。
(中國文明網(wǎng)、光明網(wǎng)記者根據(jù)訪談?wù)恚?/span>
編輯:邢賀揚
關(guān)鍵詞:李春雷 作家 報告文學作家 報告文學 紀實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