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兩會表情”折射心態(tài)變化
“表情包”,,在社交媒體上為網友所喜聞樂見,。今年兩會,,網友自發(fā)制作的各種“兩會表情包”,,也著實火了一把,。
豐富,,是今年“兩會表情”的一大特點,,這從各具特色的表情包可見一斑:既有代表委員發(fā)言時的手勢,,也有他們婉拒采訪時的示意;既有“部長通道”上的言談舉止,,又有新聞發(fā)布會上的各種細節(jié)……凡此種種,,在這樣一個嚴肅的參政議政場合,形成了一道獨特而多樣的“表情風景線”,。不管是微笑,、皺眉,,還是抱拳,、欠身,表情之變,,背后正是姿態(tài)之變,、心態(tài)之變。
兩會表情包
從表情中,,能讀出一些代表委員的想法與感受,。今年人大的首場新聞發(fā)布會上,,傅瑩開玩笑說,“人大環(huán)資委主任委員都很少笑的,,我認為他‘壓力山大’”,。然而,在10日的一場記者會后,,全國人大環(huán)資委副主任委員袁駟反問記者“環(huán)境是不是有所改善”,,得到肯定回答后就笑了起來。這樣的表情變化,,既是壓力的釋放,,也是被認可后的欣慰,更是面對問題時一種必勝的信心,。
古人說,,相由心生,言為心聲,。表情的變化,,意味著對自身定位的調適。就在前幾年,,“部長通道”上更多是擺手的動作,、急促的步伐,很多部長不愿意在通道上留步,,也不會跟記者多說什么,。對比之下,今年通道上的大多數部長態(tài)度更加主動,,臉上多了從容的微笑,、話語里也更多底氣。記者不用再“堵部長”“搶部長”,,部長們有意識地走到發(fā)言臺,,甚至有針對性地回答一下大家關心的“敏感問題”。
有什么樣的姿態(tài)和心態(tài),,就會浮現什么樣的表情,。把發(fā)聲視為責任,把回應視為義務,,面對話筒和鏡頭時,,就不會瞻前顧后、躲躲閃閃,,而是主動表態(tài),、積極發(fā)言。對全局有把握,對問題有思考,,面對記者的提問時,,就不會含糊其辭、敷衍了事,,而是會大方應對,、從容作答。換句話說,,姿態(tài)上放下,,心態(tài)上放松,神情就會更加生動,、更加自然,、更加自信。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代表委員認真的,、專注的表情。代表們在大會上聽取政府工作報告時的凝眉思索,、委員們在討論時的連說帶比劃,,都讓人看到他們對“代表委員”身份的重視,折射出他們履職盡責的莊重心態(tài),、參政議政的嚴肅姿態(tài),。這樣的表情也說明,不忘初心,、回歸本職,,才能真正“代表民意”。
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自信的代表委員,,讓我們能從他們的表情中,讀懂他們的關切,、看到他們的姿態(tài),、感受他們的心態(tài)?!皟蓵砬椤?,又何嘗不是中國民主政治進步的寫照?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兩會表情” 兩會表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