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國企改革應更具“可感性”
中新社北京3月13日電 (記者 石巖)“國企改革是否上熱下冷,?”“改革會否導致‘下崗潮,?’”“對于企業(yè)監(jiān)管是否過細,?”……面對圍繞國企改革的種種關切,12日的兩會記者會上,,新任國資委主任肖亞慶一一予以回應,,贏得不少好評。
面對上述關切乃至質疑,,相關部門如能及時作出類似回應,,而不是“打包處理”,任由質疑四起后一并作答,。那么一些誤解是否就會逐漸減弱乃至于消弭呢,?改革是否便會贏得一個更好的輿論環(huán)境?
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誠然,,改革需要高度的專業(yè)性,國企改革概莫能外,。但正如同“匯聚人民智慧,,凝聚中國力量”是兩會的初衷一樣,我們更應該相信“高手在民間”,。適時地,、以更淺顯易懂的話語方式公布改革進程,不僅有望“問計于民”,,更有助于調動社會各界參與改革的積極性,。
誠然,改革需要“壯士斷腕”,,需要承受“陣痛”,,國企改革亦是如此。但經歷過上世紀末下崗潮陣痛的國人,,對于新一輪“去產能”會否再次導致大批工人下崗高度關切,。及時公布企業(yè)規(guī)劃和政府“兜底”計劃,給社會多吃“定心丸”,,無疑有利于改革的穩(wěn)步推進,。
誠然,改革需要領導者的擔當,,國企改革更尤是如此,。面對極個別缺乏擔當?shù)膰蠊芾碚撸ㄓ卸嗯c民眾“通氣”,,引入社會各界監(jiān)督,才能從外界給其壓力,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的真正貫徹落實,。
誠然,,改革需要“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尤其是面對“前所未有”的“難度,、硬度、深度”的當下,。但“再遠的路也是一步步丈量出來的”,,只有及時公布相關進度,把問題講清楚,,民眾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改革的艱巨性和復雜性,,對于改革的支持和包容也會加大。
……
兩會前夕,,中國政府提前公布施政“對賬單”,,這一更具“可感性”的動作,被認為是對人民負責,、接受人民監(jiān)督的最新努力和嘗試,,贏得各界肯定。一直“像霧像雨又像風”的國企改革倘能向此靠攏,,將有利于改革的推進,,亦有望使諸般誤解消弭于無形。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國企改革 下崗潮 改革 兩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