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追高買黃金難保值
全球市場的風雨之中,黃金風景獨好,。
2016開年之后,,黃金一路走高,2月金價漲幅幾乎是過去四年最高水平。對比之下全球股市大跌,,即使中國,,近期中央銀行的寬松,,房地產(chǎn)的回暖,,也使得曾經(jīng)的買黃金抗通脹觀點重新回來。
黃金題材炒作背后,,各國“印鈔者”是各類報告報道的主角,。一方面各大央行大手筆寬松實驗不減,主要央行逐漸青睞負利率,,繼歐洲央行之后,,日本央行也加入負利率大軍;另一方面,,央行也成為黃金的追捧者,,不乏大手筆購入黃金。根據(jù)世界黃金協(xié)會(WGC)年度報告,,全球央行出于避險需求大舉購入黃金,,在2015年下半年加速購買黃金,僅2015年第四季度較上年同期增加了25%,。全球央行持金量在2015年增加了588.4噸,,增幅僅次于2013年的625.5噸,為第二高的水平,。
黃金過去三年表現(xiàn)低迷,,這一次反彈是否能夠走出黃金牛市?跟著印鈔者們買入黃金是否靠譜,?目前看來,,黃金價格可能還有上漲空間,但是追高未必是好主意,。
首先,,需求方面來看,黃金難以堅挺,,中國和印度目前是最大黃金消費國,。從中國而言,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金幣的需求在2015年第四季度同比上升25%,,黃金珠寶的需求同比下降了3%,,2015年黃金整體的需求保持在4212噸的水平。同時,,根據(jù)中國央行2015年中數(shù)據(jù),,其黃金儲備自2009年以來增長了57%至1658噸。中國的黃金購買量已經(jīng)超過印度,,無論中國央行還是中國買家,都已經(jīng)成為黃金主要推動力。然而,,隨著中國經(jīng)濟放緩,,中國消費者的需求增長難以維持強勁,過去的高增長其實也是在透支未來空間,。
其次,,印度是黃金第二大消費國,也是傳統(tǒng)的黃金消費大國,,但是隨著黃金價格走高,,印度政府不僅維持了10%的黃金進口關稅,而且將對金飾銷售征收消費稅,。對比中國人對于黃金的投資偏好,,印度沒那么強烈,印度買金特性之一就是不那么喜歡追高,。
很多人看好黃金的邏輯之一也就是黃金可以對沖紙幣貶值的諸多弊端,,如果作為印鈔者的中央銀行都買金,那么普通消費者有什么理由不買呢,?其實未必如此,,黃金保值或者黃金抗通脹,其實是黃金過去作為數(shù)千年貨幣屬性的一種后遺癥或者紅利,,隨著黃金最近幾十年的去貨幣化,,黃金價格與通貨膨脹的相關性并不高。
更進一步,,全球央行邁進負利率行列,,但是并不意味著通脹的到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央行的主流是賣出黃金,,買入黃金只是插曲;即使如此,,央行買金在過去并沒有對于黃金價格有顯著推動,,至少在短期之內(nèi)沒有。央行買黃金,,是作為一種資產(chǎn)配置,,而不是獲得高額回報,作為普通投資者而言,,其實有更好的投資選擇,,沒有必要跟著央行步伐,畢竟央行的行為往往是長期行為,,而普通投資者著眼于中短期,。
黃金保值,,同時并不生息,對于黃金的偏執(zhí),,只是對于印鈔的恐懼而已,,黃金“死多頭們”對黃金的偏好是慣性,也是一種狂熱,。雖然未來世界趨勢還是寬松,,但是主流將是通縮而不是通脹,那么黃金的投資價值也將隨之下跌,。(費 雪)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黃金保值 黃金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