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隨遷子女異地就學難在哪,?師資短缺等問題仍待解(圖)
作為人口輸入大省,,廣東省目前非戶籍義務教育學段學生就有430萬人,,加上學前教育超過600萬人,,且80%都集中在深圳,、廣州等珠三角城市,?!爱惖鼐蛯W給當地政府帶來了相當大的財政壓力,?!比珖舜蟠?、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認為:“新出臺的‘錢隨人走’政策正好緩解了當地壓力,為異地就學的推進提供了可靠支持,?!?/p>
學位、師資短缺等問題仍待破解
教育經費問題得以解決,,想讓隨遷子女真正和城里孩子享受到一樣質量的教育,,還要邁過哪些坎?
最大的難點在于公辦學位的不足,。羅偉其代表認為,,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隨遷子女的流入每年都是成萬人增加?,F在的問題是,,錢有了,可根本來不及建學校,、蓋教學樓,。2015年,深圳市拿出了一半的公辦學位來解決隨遷子女異地就學問題,,卻只能滿足23%的隨遷子女享受公辦教育的需求,。他坦言,,“50%和23%,差距實在不小”,。
此外,,教師編制成為解決異地就學需求的關鍵。全國政協(xié)委員,、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宋永忠針對師資短缺的情況發(fā)問道:“公辦教師編制數難以增加,,可學生越來越多,學校該怎么辦,?”例如,,蘇南某公辦學校共有教師124人,其中有正式編制的教師只有44人,。為了確保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不得不將一些擁有教師資格證的師范畢業(yè)生作為臨時聘用人員承擔教學工作。宋永忠委員坦言,,他們工資待遇低,,工作不安心,由此造成教師隊伍不穩(wěn)定,、正常教育活動受到影響,、教學質量難以保證。
用民辦學位和“流動編制”補短板
一邊是稀缺的學位,、師資,,一邊是日益增長的隨遷子女群體就學需求,異地就學如何才能真正破冰,?
鐘秉林委員建議,,要從頂層設計上把好“規(guī)劃關”,應把異地就學這一問題納入地方教育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之中,,根據適齡兒童的人口分布等規(guī)劃好城鎮(zhèn)教育事業(yè)規(guī)模,。同時,地方政府必須進一步增加教育投入,,新建學校,、增加師資。此外,,還可以推行將流入地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編制納入全國的統(tǒng)籌考慮,。
結合流入地普遍狀況,羅偉其代表認為,,可用民辦教育的發(fā)展補齊短板:“適當拓展公辦學??臻g;由政府購買部分學位;把民辦學校水平提高,,讓家長覺得上民辦校也是一個選擇,,而不是被迫的無奈?!?/p>
宋永忠委員則建議實施“流動編制”教師聘用改革:“在現有公辦學校編制約束政策不變的前提下,,支持流入地區(qū)政府和教育部門根據辦學需要,招聘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師資作為‘流動編制’教師,,與公辦教師享受同工同酬和福利保障,。當公辦學校教師缺編時,優(yōu)先安排‘流動編制’教師進編,;當教師數量過剩時,,這部分教師則進入‘地方師資儲備庫’,接受不同類型學校和不同崗位的調配統(tǒng)籌,,滿足師資需求,。”
(本報記者 鄧暉 晉浩天)
編輯:王瀝慷
關鍵詞:隨遷子女異地就學 師資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