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評論 評論
梅葆玖呼吁“練毛筆字”能否贏得掌聲
而青少年也好,,幼兒園也好,,有幾家仍然在教大字大仿,?一些注重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家庭有讓學生參加書法班的可能,,但這樣的書法教學者哪里見過統(tǒng)一的教材,、模板,、影像,?在如此大環(huán)境之下,,不僅沒有幾個青少年學生會寫大字大仿,,甚至連鋼筆字書法也乏人問津,。
如果再看看老師的板書,參差不齊是普遍現(xiàn)象,,書法水平基本連“合格”都不夠,。既無板書考級,又無過去老師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板書的淪落豈不就成了現(xiàn)實,?進一步的現(xiàn)象就是學生學習書法的這一重要途徑被堵死,,傳播到學生身上,就成了不知所云的“新行書”——姑且如此稱呼當下的學生間書法吧,。
練字何以成了學生的畏途,?魯迅先生上學的那個年代,大字寫不好,,一定會受到戒尺敲擊之苦,,因此才有了魯迅先生那一代人對于書法等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如今不再可以任意體罰學生了,,但卻連書法也廢棄了,,練字不僅成為學生的畏途,當然也成了學校,、老師的畏途——沒有幾個老師書法可以拿得出手,,甚至老師也沒有接觸過真正的大字,這就是當下書法文化的尷尬氛圍,。青少年學生們有時間玩手機玩手游玩一切電子產(chǎn)品,,但卻毫無時間來寫寫大字,即便梅先生呼吁了又有多少回應的掌聲,?
文化是不能僅靠專家來傳承的,,如果連日常的書法修養(yǎng)都成了文物古事,那所謂的傳承文化還有多少真正的內(nèi)涵,?
編輯:劉文俊
關(guān)鍵詞:兩會 梅葆玖提案 練毛筆字